“金融服务业在经济
碳减排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其它行业影响广泛且深远。”7月27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共同撰写的报告《企业
碳中和路径图——落实巴黎协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路》显示,尽管金融业的排放强度相对较小,但所管理的资本对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金融机构的融资机制可以对全球
碳中和转型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可提供针对可再生能源项目、能源效率提升计划等
碳减排项目的资助,并对不符合排放标 准或《巴黎协定》碳中和目标的项目实行融资限制。
“在经历了四十年高速经济增长之后,我国需要寻求更加协调、
绿色和共享的新发展模式。”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贝多广认为,对于
绿色金融、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影响力投资、社会价值投资、可持续金融等类似概念,目前国内资产持有者、资产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媒体、学术界和其他组织等还尚未达成共识,尽管这些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它们倡导的理念一致,都强调投资应当兼顾财务目标之外的社会目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坚持这一理念的投资,财务目标可以带来超额收益。
边缘行进50年
7月16日,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全国
碳市场第一个
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
碳排放量。7月27日,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全国
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483.3万吨,总成交额近2.5亿元。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CAFI发布的《社会责任投资的实践与前景——从边缘到主流》(以下简称《社会责任投资报告》)显示,如果我国的碳排放量在2030年达到峰值100亿吨,距离2060年碳中和目标仅剩下30年的时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预计从现在起需要每年投资 3.75万亿至7.5万亿元。这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和资金参与。
中国银行研究院汪惠青认为,全国统一碳现货市场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为
碳金融服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应积极加码
碳金融布局。在
碳交易结算方面,可以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不仅提供
开户、结算、存管等碳金融基础服务,而且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充当做市商,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形成产品的合理定价,增强市场交易活力。此外,商业银行还可通过出具保函为跨国、跨区域
碳交易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在融资方面,积极创新碳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大力发展基于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热议,ESG投资已成为金融市场焦点。
ESG的概念最初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UNEP Finance Initiative)于2004年提出,为量化非财务风险设置了环境、社会、治理三层底线。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发布负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推动投资机构将ESG指标纳入投资决策。200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首次提出影响力投资的概念。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GIIN)把影响力投资定义为,旨在产生正面、可测量的环境或社会影响以及财务回报的投资。
“ESG投资理念从1970年代开始崛起,”7月16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邱慈观在“新发展 可持续——2021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
论坛IFCII”上表示,经过50年发展,直到最近几年才真正地开始主流化。不熟悉ESG投资的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小众投资,在整体投资组合中的占比不高,但实际在全球投资领域,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已成为主流投资之一。
《社会责任投资报告》援引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初,欧洲、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使用可持续投资策略的资产规模合计超过30万亿美元。日本可持续投资资产规模2014年到2020年增长了368 倍。美国可持续责任投资论坛(US SIF)数据显示,美国使用可持续投资策略的资产规模2020年初已经达到17.1万亿美元,在过去十年增长超过4倍,占美国本土专业管理资产的33%。
6月11日,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会上表示,截至2020年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1.59万亿元,规模居世界首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3亿吨。绿色保险保障功能不断提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覆盖重金属、石化、医药废弃物等20余个高环境风险行业。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