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SG的发展现状
责任投资、ESG投资等理念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从市场的整体情况看国内的ESG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A股市场首支ESG指数(国证治理指数)发布于2005年,2008年中国发行了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型公募基金——兴全社会责任基金。在过去几年中,各级监管机构通过一系列支持和引导政策,对绿色金融、ESG在国内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推动了国内各相关机构对ESG投资的研究和落地。
1、监管机构相应举措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是构建ESG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2016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
会议顺利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8月31日,由人民银行牵头,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着力推动构建覆盖银行、证券、保险、
碳金融等各个领域的绿色金融体系,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提出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2017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印发《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银办函〔2017〕294号)明确提出,我国要分步骤建立强制性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方案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为2017年年底修订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内容和格式准则,要求进行自愿披露;第二步为2018年3月强制要求重点排污单位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未披露的需做出解释;第三步为2020年12月前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根据“三步走”规划,我国将于2020年底开始实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届时所有境内上市公司将被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高管等未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将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与此同时,2017年12月,证监会正式颁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7年修订)》(下称准则第2号)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7年修订)》。其中,准则第2号第五节第四十四条对“重点排污单位相关上市公司”做出了明确规定: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的公司或其子公司,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规定披露排污信息、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
行情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自行监测方案、其他应当公开的环境信息等主要环境信息……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公司可以参照上述要求披露其他环境信息,若不披露的,应当充分说明原因。
2018年9月,证监会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特别增加了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的内容,其中第九十五条明确:上市公司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披露环境信息以及履行扶贫等社会责任相关情况。该准则突出了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方面的引导作用,确立了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同年11月,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试行)》,提出了衡量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核心指标体系,致力于培养长期价值取向的投资行业规范,进一步推动了ESG在中国的发展。
2、证券市场的发展与推动
除了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市场在环境信息披露的推进进程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2018年,上交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2020年,深交所陆续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20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业务办理指南第2号——定期报告披露相关事宜》(2020年)。这一系列文件中规定,上市公司须以定期报告、临时公告等形式对涉及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环境污染的影响情况、公司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进行披露。另外,上市公司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环保方面采取的具体措也应定期施予以披露。
除此以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还包括今年9月深交所率先修订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首提上市公司ESG主动披露,并对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情况进行考核。与此同时,根据证监会公布的《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2020修订)》,明确了发行人应依法在招股说明书中充分披露募投项目生产经营中涉及污染物、环保投入、环保措施、环保处罚等环境信息。如违反前述规定,即被认定为虚假陈述,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相较于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进展缓慢,香港联交所已经实施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并不断完善。2019年5月,香港联交所发布有关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的咨询文件。咨询文件对《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修改建议。其中,较为重大的修改建议包括:增加强制披露要求;将所有社会关键绩效指标从自愿披露升级为不遵守则解释;ESG信息披露时间要求和公司财报披露时间同步;强化了气候变化相关的信息披露。同年12月,香港联交所公布了新版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主板上市规则》和《GEM上市规则》。香港联交所文件显示,新规则于2020年7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生效,上市公司须依照新的规则编制ESG报告。联交所的一系列政策显示了其在ESG信息披露管理和政策制定、执行中都逐一向国际市场看齐,对国内A股ESG相关政策的制定极具参考价值。
3、第三方机构对ESG发展的促进
2018年6月起,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MSCI对所有纳入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ESG研究和评级,不符合标准的公司将会被剔除。此举无疑推动了国内各大机构与上市公司对ESG的研究探索,相关政策与监管文件陆续推出。
最近两年,各大金融机构、学术机构、第三方评级机构等都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对ESG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了多项ESG数据产品。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作为环境大数据机构,也为诸多合作方提供ESG数据及方法论支持。
目前国内的ESG研究机构已经产出了相对成熟的评级产品,一些评级产品已在数据
平台万得金融终端上进行商业化运作,投资者可以更加便捷直观地获取和使用多家机构的ESG评分数据,这些评级结果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和评估中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ESG风险与机遇。
另外,微众银行与IPE联合开发了AI智能ESG产品“微众揽月”大数据平台,通过“AI+环境数据+以卫星数据为代表的另类数据”,汇集了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数据,以及企业排放许可和执行情况数据,结合影响范围,全方位分析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平台通过海量数据监控空气污染、土地利用、企业排放等“水、陆、空”环保重要场景,整合基于手机和卫星平台,融合“天上+地下”的环境监测数据构建ESG评估体系,同时也对上市公司在企业治理、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风险进行数据化实时监控,为投资者识别出可能遭受环保处罚、负面舆情或商业作假等风险。
国内多家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沿袭国际责任投资原则,尝试开展ESG投资。
2019年,中国基金业协会在责任投资专题调研报告中表示,通过对82家基金公司调研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有12%的公募基金建立了自有的ESG评价体系。
2018年12月10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国内首支ESG指数—中证180 ESG指数,该指数是从沪市上市公司中,选取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具有较好表现的公司作为最终样本,以反映此类公司的整体表现。2019年,社投盟与博时基金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可持续发展主题ETF产品——“博时中证可持续发展100ETF”,弥补了中国市场在可持续发展价值挂钩的被动投资产品方面的空白,也是可持续发展金融的首创。同年,国内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易方达发布了第一支ESG基金“易方达ESG责任投资股票”。2019年底,嘉实基金联合中证指数公司编制发布了中证嘉实沪深300ESG领先指数。除外,嘉实先后发行了嘉实环保低
碳基金、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并联合中证指数公司发布国内首个以环保专利技术作为样本股选取主要指标的指数—中证环保专利50指数。ESG投资产品的百花齐放从市场投资的角度倒逼上市公司优化其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方向的各项要素,也客观上以市场为蓝本逐步验证各家研究机构的ESG模型,促进了ESG评级、指数产品、ESG基金的成熟化、规范化。
4、上市公司逐步跟进回应ESG相关要求
从环境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近年ESG理念的推广和相关指数产品的应用的确促进了生产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关注自身及关联企业的环境表现和社会责任。我们统计发现,2019、2020年上市公司在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CSR报告中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准确性较之前年度持续提升。
2020年是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三年三步走的收官之年。不过,IPE和绿色江南,基于蔚蓝地图大数据平台收录的权威企业环境数据,对沪深上市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2020年半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钢铁、环保、化工行业等上市公司中有环境违规或在线超标的企业中,超一半没有在定期报告中对违规行为如实披露,我们将分析结果致信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值得欣慰的是得到多家上市公司的积极回应,并发布补充公告对环境环境违规问题进行了说明。
在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下,上市公司环保合规工作将面临来自证券监管方面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双重法律监管。上市公司的环境状况一旦不合规,无论是因未依法披露相关环境信息,存在信息披露不合规情形;或是哪怕其环境违规问题得到了如实披露,都将可能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法律责任,这对上市公司ESG评级的负面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在ESG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上市公司也需逐步根据责任投资要求来调整公司战略。相较于原来的CSR报告,上市公司的ESG报告呈现的内容应更客观、量化和可验证。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