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带来新机遇
《财经国家周刊》: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高度关注碳排放问题,并提出了“碳中和”的共识及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是否可以认为CCUS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代?
李阳:是的。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认为,如果没有CCUS,绝大多数气候模式都不能实现减排目标,更为关键的是,没有CCUS技术,全球减排成本将会成倍增加,估计增幅高达138%。
根据我们建立的模型预测,我国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2030年后煤炭利用必须配备CCUS技术,到2060年CCUS减排贡献将达14.6%。如果不采用CCUS技术,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整体减排成本将增加120-140%。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CCUS作为一种减碳、固碳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英国提出投资2亿英镑用于碳捕集,计划2030年实现每年捕获1000万吨二氧化碳,配有CCS技术的发电机组将达到5GW;日本发布《
绿色增长战略》,明确了CCS的发展,到2030年,进一步降低分离和回收二氧化碳技术的成本,并将其扩展到EOR以外的其他应用领域;澳大利亚政府也批复5000万澳元用于发展CCUS技术。
显然,CCUS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会有更多的项目投资,未来三到五年内,将有更多的、更大规模的示范工程加速落地。
《财经国家周刊》:“碳达峰”“碳中和”已经被列入“十四五”规划中,这会对我国CCUS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
李阳:首先是时间紧。与美国、欧盟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分别有43年和71年窗口期不同,我国距“碳达峰”目标不足10年,“碳中和”的过渡期只有30年时间。
其次是任务重。碳基能源目前仍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能源结构亟需转型优化;与欧美各国相比,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进一步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提升。并且,我国制造业(钢铁、化工、水泥等产业)占GDP的比重较高,单位GDP能耗强度高,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发达国家的2到3倍,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升级。
这些都意味着,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更加艰巨,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因此,应将CCUS作为实现能源安全和碳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技术和措施,加大CCUS项目投资,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反过来,“碳中和”也对CCUS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孕育出新机遇。
《财经国家周刊》:怎么理解“新要求”和“新机遇”?
李阳:可以从产业价值、产业内涵以及产业生态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在可预期的未来较长时期内,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离不开化石能源,人类生产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可避免。CCUS中和某些碳基原料(或生物质)工业过程的碳排放,实现化石能源和碳基资源的净零碳排放,保障我国能源系统和工业体系健康安全发展。
其次,CCUS的内涵将从过去的排放源减排,扩充为全生命周期净减排,从封存减排转变为更注重能源载体和化学转化资源利用减排。
再者,CCUS技术将与电力、钢铁、水泥、石化等工业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新兴产业生态,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目标,助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
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场变革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这场科技创新中,我们不能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后发之路,必须加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引领技术进步。
同时,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应进行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再造,并加快CCUS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的深度融合,推动CCUS产业化快速发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