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略阳县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单位、各股室:
现将《略阳县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略阳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3月27日
略阳县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以更大力度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
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我县农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构建农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监测体系,在县、镇(街道)监测标准构建、监测网点布局、数据
平台建设等方面争取取得新突破。以种植、养殖等非能源
碳排放为重点突破口,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规模养殖场节能减碳等,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行动,稳定提升农村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农业
碳汇能力,力争农业自身实现碳中和;构建以资源管控、环境监控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从技术研发、推广示范、人才培养等方面统筹发力,探索略阳农业
碳汇交易机制,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助力略阳碳达峰行动。
二、基本原则
贯彻新理念,实现“农业
碳源”向“农业碳汇”转型。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趋势的前提下,预测我县农业碳排放的趋势,评估固
碳减排的潜力和成本。坚定不移推进农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紧盯硬任务、狠抓硬举措,确保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的同时,以可量化交易为目标,实现农业
碳源向碳汇的转变。
搭建新平台,组建农业农村碳达峰协同创新平台。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组建县级农业农村碳达峰协同创新平台,支撑农业碳达峰理论、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路径研究。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基本动力,强化与国内外科研、推广、教学、生产、加工等先进前沿机构协同合作,吸取成功经验,勇于创新。
创设新样板,支持农业减排固碳和碳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充分认识农业减碳面临的挑战,一方面低碳绿色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面临双升,同时农业生产规模、开发强度持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带来更多排放,集成构建具有略阳特色的农业固碳减排技术模式,率先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镇(街道)、大型种养企业等进行
试点示范,因地制宜构建农业碳中和示范县、示范镇(街道)、示范企业,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主要目标
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要求,严格控制“十四五”期间农业领域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指标,同时,统筹兼顾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在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一批低碳(零碳)农业试点,充分发挥农业领域减排固碳潜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低碳农业技术,集成构建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模式,进行关键技术集成和场景示范的应用推广,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农业碳达峰工作。加强农业碳汇资源培植,积极挖掘农业固碳增汇潜力;充分利用农业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推动农业由碳源向碳汇转变。低碳(零碳)农业试点有序推进,争创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低碳生态农场。
形成一套研究技术体系,重点支撑农业领域双碳方法研究。农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方法目前不尽完善,尽快启动农业碳排放核算的
方法学研究,形成一套管理部门、生产主体、
碳交易主体公认的核算方法体系,为农业碳汇量化交易奠定方法基础。做到全流程、各环节规范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统计核查。根据温室气体清单和碳汇能力评估,量化分解农业碳减排和碳汇能力提升的具体指标和任务。
赋能一股绿色金融力量,创新扩大低碳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建立健全绿色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财政和金融要加大力度支持化肥农药减量、秸秆回收利用、农牧对接等环境友好行为,为农业减排和固碳持续提供激励。农业机械节能降碳,将节能降耗作为进入农机补贴目录的重要标准。特别注重农业碳汇金融保险信贷等机制独创性,为实现碳汇交易提供金融支撑。同时扶持农业主体建立现代化治理制度,构建金融支持下的可持续发展的碳汇农业发展模式和产业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农机整改提升行动--规范引导迭代升级,探索打造零碳农业。
1.加速农机换代升级。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强农”行动,积极实施一批农机更新换代项目,统筹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推进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加快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农机推广应用,完成本地籍变型拖拉机提前报废淘汰,解体已注销未报废的变型拖拉机。(责任单位:县农机化发展中心)
2.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引进先进养殖技术,推广清洁生产理念,充分利用我县生态环境的区域特点,构建生态养殖环境,通过现代化技术运用和生态养殖理念的结合,建立因地制宜的生态养殖模式,带动生态养殖周边产业共同发展。加快发展稻田养鱼、桑园养鸡等新型养殖模式,不断拓展养殖新空间。(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中心)
3.推动社会化集约服务。有序推动闲置耕地向家庭农场、合作社集中,通过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协同发挥农业机械化优势。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规模化、专业化、“一站式”服务,积极搭建农机化服务对接平台。(责任单位:县农经站、农机化发展中心 )
(二)畜牧业绿色发展行动--引进推广关键技术,减少畜牧养殖排放。
1.引进推广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养殖技术。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和执法检查。改善动物健康和饲料消化率,研究和推广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关键技术。(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中心)
2.提高畜禽废弃物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以粪污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着力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加强沼液配送、贮存链条建设,合理配套消纳田块,形成养殖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中心)
(三)对标肥药双控行动--实现肥药减量增效,推广低碳生产方式。
1.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开展“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建设、示范主体培育工作,推行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制度,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主体的投入品来源和数量。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农资打假行动,加大对假劣农资的查处力度。(责任单位:县农技中心、农检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2.化肥农药定额减量。开展肥药定额制示范区建设和“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培育,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用药,重点加大有机肥、缓(控)释肥、生物农药推广力度,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技术模式。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分别控制在0.17、23.5公斤/亩。(责任单位:县农技中心、农检中心)
3.做好碳排放监测、计算和评估。深化农业生产全程追溯建设,通过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在流通和使用环境增减挂钩联动,加快形成“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用量可查”农业投入品全周期闭环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粮油、果菜茶等主导产业的肥药“
碳足迹”模型,通过分析测算不同农作制度的化肥农药用量以及碳排放情况,筛选推广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责任单位:县农技中心、农检中心)
(四)土壤清洁提质行动--强化碳汇科技支撑,提升农业碳汇能力。
1.巩固农业固碳成果,提升农田碳汇能力。包括秸秆、生物炭或有机肥还田、茶果园生草覆盖等)和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农业土壤的固碳量;扩大农田自然碳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加大商品有机肥施用、秸秆利用、土壤改良、绿肥种植等技术应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提高农田固碳增汇能力。(责任单位:农田基建股、县农技中心、农机化服务中心)
2.优化养殖结构,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因地制宜发展低碳有机农业,满足日益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农田生态系统从“源”向“汇”转变。在大型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密集区建设畜禽粪污沼气工程,推动秸秆离田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和气化
清洁能源等技术模式。有序推动“农光互补”,在不涉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用地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农业设施棚顶、鱼塘水面等发展光伏农业。(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中心、农机化服务中心)
3.治理受污染耕地,确保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建立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完成土壤状况初调,结合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结果,纳入污染地块清单管理,落实相关责任人开展土壤状况详查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好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确保全县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县产业中心、农技中心)
(五)农业数字化改革行动--融合数字空间治理,探索农业智慧发展。
1.加强数字化智慧农业技术推广。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打造“农品宝”、“肥药控”等数字化应用,推进全县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三农”数据“全面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应用“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为农服务“上下联动、实时高效”,全面提升全市农业数字化治理与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产业中心)
2.推动数字农业工厂建设。推广土壤结构密度传感、自动化温室控制、病虫害监测以及动植物生长感知等智能设施装备,实现按需灌溉、准确施肥、精准饲喂以及病虫害精准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投入。(责任单位:县农检中心、农技中心)
3.推动农业碳排放全过程数字化监管体系。率先从示范性农资店和试点主体入手,依托数字化手段打造开展肥药超限额、超范围预警和生产记录全程追溯,提供病虫害精准测报、测土配方施肥建议、产业技术团队
专家在线解答等服务。通过生猪全周期全流程服务管理,指导农户科学养殖、健康养殖,减少兽用抗菌药使用。(责任单位:县农技中心、农检中心、畜牧兽医中心)
五、保障机制
1.成立组织机构。在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领导下,成立由县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任组员的“农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领导小组”,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任务和工作要求,研究制定本县农业农村碳达峰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山区农业碳中和研究和指导,协同省市县工作目标和方案,保障碳达峰工作有序推进。
2.制定评价制度。建立重点区域、农业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评价制度,建立相关核算和监测体系,结合全省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加强对碳达峰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实行“年度报告、中期评估、目标评价”,压实属地责任。将碳达峰、碳中和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一起纳入考核体系,逐步形成减碳控污协同考核激励机制。同步研究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标准,建立低碳消费制度,通过制度化、标准化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定与可持续。
3.提供科技支撑。围绕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耕地质量提升、肥药减量、秸秆循环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等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和技术集成推广。研发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开发工厂化农业、规模化养殖、农渔机械、屠宰加工及储存运输的节能装备;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体系;集成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固碳技术模式,在农业绿色先行区开展减排、固碳、能源替代等示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