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林字〔2023〕7号】山东泰安市林业局关于印发《泰安市林业碳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23-12-18 16:55

泰安市林业局关于印发《泰安市林业碳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泰林字〔2023〕7号
 
各县(市、区)林业保护发展中心,泰安高新区农工办,泰山景区遗产保护部,徂徕山林场,市林科院: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全面推进全市林业碳汇工作,现将《泰安市林业碳汇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泰安市林业局
 
2023年11月1日
 
泰安市林业碳汇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措施》《泰安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系统推进我市林业碳汇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巩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基础,以开展试点示范建设为抓手,以提升林业碳汇科技水平为支撑,积极探索以林业碳汇为载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动泰安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贡献林业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推进。准确把握林业在“双碳”目标中的作用和地位,聚焦林业碳汇短板和不足,扩大森林面积与提高林分质量相结合,加快提升林业碳汇能力。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林业碳汇项目化、市场化、资产化、金融化机制,以林业固碳增汇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坚持防范风险。充分认识社会各界对林业碳汇的重视和关注,正确处理好项目开发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避免盲目决策和无序开发,主动防范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风险。
 
——坚持试点先行。采取上下联动、统筹推进,试点先行、分类探索的方式,分区域、分类型开展试点示范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成效,积极稳妥探索,逐步全面推进。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万亩,完成森林质量提升面积6万亩。到2025年,全市林业资源总量保持稳定,资源质量逐步提升,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林业碳汇能力持续提升。
 
“十五五”时期,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万亩,完成森林质量提升面积9万亩。到2030年,形成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林业固碳增汇能力大幅提升,林业碳汇工作机制、支撑制度和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助力泰安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二、大力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一)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以山东创建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为契机,统筹优化国土绿化与耕地保护、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的关系,合理安排林业生态建设布局,依法精准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全面落实《泰安市“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加强林木良种培育,选育和推广固碳能力强的树种,积极开展碳汇造林。加快实施泰山、徂徕山、东平湖、大汶河等重要生态区保护修复工程,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提高植被覆盖度。深入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居“三级联创”,规范推进廊道绿化、四旁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创新拓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
 
(二)着力提升森林质量。积极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强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等措施,精准提升重点生态区和国有林场森林质量,促进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快构建市、县、林场三级森林经营规划体系,科学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规划、方案,重点培育长周期、多目标、多功能的混交林,更新栽植更多的乡土、彩叶和珍贵树种,培育发展大径级树种、固碳能力强的树种,逐步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
 
(三)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建立湿地分级保护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名录管理,推进湿地公园规范化建设。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污染清理、土地整治、地形地貌修复、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重建或者修复已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提升湿地碳储存能力。
 
三、严密防控林业生态系统碳流失
 
(一)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健全完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推进防灭火一体化。加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和护林员、巡查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以“引水上山”“天眼护山”工程为重点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监测、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火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重点抓好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重要节假日和关键时段的严防死守,确保泰山、徂徕山等重点林区森林防火形势安全平稳,减少森林火灾导致的碳流失。
 
(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健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国家、省、市、县四位一体的监测预报网络,强化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采取“分区施策,综合治理,联防联控,全面封锁”的防控对策,下大气力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巩固和整体防控,采取压实属地防控责任、强化疫区管理、加大枯死松树清理、提高疫情监测水平、严格检疫执法、严密进山封锁、压低媒介昆虫虫口密度等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发生区域抓除治、市域范围抓防范,严防疫情传入传出和扩散蔓延。
 
(三)严格保护森林湿地资源。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构建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体的森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建设,合理定位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功能、边界范围和保护分区,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森林、湿地资源。以森林资源“一张图”、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为基础,全面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依法实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定期开展森林资源执法专项行动,坚决打击各类盗伐林木、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四、积极推动林业碳汇评估交易
 
(一)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按照国家、省林业碳汇调查监测的技术规程和标准要求,积极开展林业碳汇本底调查, 摸清全市森林、湿地、草地碳汇现状,明确林业碳汇发展目标、建设内容、推进措施等,指导林业碳汇工作顺利开展。抓好森林“一张图”动态更新、林业相关指标基础统计等工作,推进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快构建符合国家规范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
 
(二)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积极策划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根据国家、省公布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筛选适合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的项目,稳步推进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备案。充分依托国土绿化、生态修复、国家储备林等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开发林业碳汇,积极鼓励各地开发区域性林业碳汇项目,开展碳汇自愿交易,拓展生态补偿途径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三)探索多渠道交易机制。积极创新“碳汇+义务植树”“林业碳票”等市场化机制,推动普惠化大型活动碳中和体系建设,引导通过购买林业碳汇,抵消会议、演出、赛事、论坛、展览等大中型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购买林业碳汇消除日常工作生活碳足迹。推动金融机构完善绿色信贷机制,探索运用“碳汇贷”、“林业碳汇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促进林业碳汇资源的价值化、金融化赋能增值。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林业碳汇在“双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林业碳汇工作纳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进行统筹谋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林业碳汇工作取得实效。各级成立林业碳汇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林业碳汇专班,负责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林业碳汇工作。
 
(二)鼓励先行先试。重点支持徂徕山林场开展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工作,探索国有林场固碳增汇的经营模式和关键技术,拓展林业碳汇开发机制。聚焦林业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鼓励各地在巩固提升林业碳汇能力的经营模式、技术路径、碳汇计量、项目开发、市场交易、生态补偿、碳汇金融等方面先行探索。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以及林业碳汇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贡献和转化路径研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合作组建林业碳汇专家库,为林业支持“双碳”工作提供咨询和建议。鼓励引进林业碳汇专业人才,开展林业碳汇教育培训,提高林业碳汇技术保障支撑能力。
 
(四)加强风险防控。加强林业碳汇项目服务管理,严密防范虚夸开发收益的商业炒作、夸大开发难度和虚列开发成本的不当牟利、制造不用支付开发成本的假象、借机圈地抢占林业资源的乱象,谨慎对待大面积、长期限的林业碳汇开发合作项目,避免盲目决策和无序开发。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林业碳汇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知晓率,增强社会责任感。将义务植树和林业碳汇发展相结合,倡导捐资造林,开展认建认养,营造碳汇林纪念基地,引导个人、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