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碳法律储备上尚存欠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记者:有人评价说,我国城市目前的低碳实践普遍处于零散和尝试状态,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是否是这样?政策手段在城市的建立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宋国君:我认为不完全是这样,比如杭州就采用了城市自行车系统,再比如建筑保温、太阳能热水器等,这些经验都是成熟的。至于政策,现在并没有一个像样的政策,许多政策缺乏精细的设计,作用不明显。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王克:目前在国家层面搞了两批试点,第一批搞了两三年,第二批才刚启动。第一批现在正在着手总结,若结果出来会有许多低碳发展政策、管理上的经验,在国家战略上也具有指导意义。政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失、不完善,所以政策手段不论正负作用,都没能表现出来。比如没有碳税,碳交易也只在几个城市施行。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记者:两位在刚才也分别提到我国在低碳法律储备上存在欠缺。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是处于法律法规不到位?还是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抑或是执行存在问题?
王克:我认为主要处于缺位状态,现在整个低碳城市建设层面上还未落实到这一步。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此外,低碳城市发展首先需要外部推力,用硬约束形成转型压力,然后需要内在的驱动,探索什么才是真正好的城市发展道路,改变传统的政绩观,不要只注重经济增长。当然,完善的配套政策也必不可少,比如新产品能否得到节能认证,比如低碳产品的税收、价格优惠,要让消费者从低碳产品获得更多好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宋国君:可以说是这种状态,一是现在政策设计本身比较粗糙;其次是连万元GDP碳排放标准都是仅限于几个试点地区,很多低碳的东西都只是一个想法。比如有些机构不必要每天八点到下午五点上班,可以让员工在家工作或者错开交通高峰,这就能够减碳,但这要是用万元GDP碳排放标准衡量就不行了,因为这些举措并不能增长GDP。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记者:目前对于建设低碳城市,是否有国家的统一法律法规或文件进行指导?是否还存在曾有专家提出的“地方发改委没有经验,寄希望于意见出台,以向中央取经;国家发改委同样没有经验,寄希望于通知落地,以观地方试点”的状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王克:没有统一法律法规或文件指导是事实。
我觉得现在处于一种双向互动的状态,中央和地方两边都在开展工作,但都没有完成,比如现在中央在立法,然后会需要一些地方试点的意见;地方同时也会向中央提出低碳建设的需求,双方都在调整,形成一个双向反馈的机制。这是一个互动渐进的过程,而非一方做完了另一方才行动的线性过程。
宋国君:目前只有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与低碳相关,没有直接性、针对性的法律规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央有关部门不能说没有经验,但中央的经验要落地,这还要与地方城市的自身情况相结合。只能说目前主动行动的很少,要是低碳建设可以赚钱,可以提供发展机遇,大家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