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协调推进城市化、区域发展差别化、建设模式集约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区域统筹、集聚集约、因地制宜、低碳生态”的原则,引导全省空间结构优化。以沿江、沿海和沿东陇海地区为城镇重点集聚空间,苏北水乡湿地地区、苏南丘陵山地地区为城镇点状发展空间,全省形成“紧凑城市、开敞区域”的空间格局。
紧凑城镇开敞区域
《规划》提出建设“一带两轴、三圈一极”的“紧凑型”城镇空间结构。“一带”:沿江城市带,建设成为以特大、大城市为主体,以产业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空间集约高效利用的都市连绵地区。“两轴”: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建设成为以中心城市为主体,以推动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实现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化地区。“三圈”: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是城市带(轴)内主要的城镇集聚空间。“一极”: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引导和带动苏北水乡湿地点状发展地区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增长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规划》提出建设苏北水乡湿地和苏南丘陵山地两片城镇据点发展的开敞型区域。按照“城镇优先、效率优先、生态优先、一三(产业)优先”的总体思路,将苏北水乡湿地地区和苏南丘陵山地地区建设成为区域环境优美、空间特色鲜明、城镇点状发展、人民生活安康富裕的城镇化地区。增强该类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节能减排保护生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国内30多个城市PM2.5严重超标的消息成为关注热点。除了特殊的气候原因,城市环境污染是造成“史上最脏”的罪魁祸首。诸如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排放超标、扬尘等都脱不了干系。追根溯源,城镇规划布局不科学或执行不力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在新一轮的《规划》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内容都已成为规划重要内容,并在相关指标上作出明细要求。
在节能减排方面,《规划》要求,2030年江苏全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在22649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土地利用的排放总量控制在121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内,碳汇清除量不低于116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城镇建设排放总量控制在4494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内。全省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65%的标准;苏锡常都市圈等部分发达地区逐步率先执行节能75%的标准。秸秆焚烧将得到有效遏制。到2030年,江苏农村建设碳排放总量控制在680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内。合理引导农村地区发展生物质能源,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增加有机肥料利用;建立高效耕作制度,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生态有机农业;集中优势农产品和农业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园。届时,因焚烧麦秸秆而产生的“黄脸天”现象将大大减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城乡统筹均衡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布局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路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江苏城市化水平较高,2011年城市化率已达61.9%。省委、省政府从江苏工业比较发达,城市比较密集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道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规划》提出以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为支撑带动发展。要求培育区位条件优、现状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镇作为重点中心镇,着力提升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促进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集聚,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有利城市带(轴)形成。同时,进一步培育、提升和强化镇的特色发展职能,全省择优选取具有自然景观资源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生态休闲和乡村旅游特色、现代农业特色和传统手工业特色等的镇作为特色镇加以培育。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同城均等,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二是城乡均等,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外,强调方便可靠,乡村居民能就近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泉表示,《规划》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保证进城进镇的农民享有同等的市民待遇,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规划》要求,按功能和需求统筹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农民健康水平,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