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能源政策、气候政策、
新能源产业政策和国家提振经济、稳增长、扩大需求的政策应该保持一致。当前重点不是出清
新能源产业,而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打通堵点,扩大产业发展。” 9月28日,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
论坛在
北京隆重举行。在“气候变化、新能源产业变革与经济展望”圆桌讨论环节,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谈了新能源产业方面的观点。
同时,他还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提振经济的紧迫性,指出这两大挑战共同决定了市场对新能源的巨大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市场的有效需求是当前的核心任务。
“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要求我们在未来20~30年内实现全球
碳中和,以避免自然生态系统出现不可逆的巨大变化。因此,能源转型,即从化石能源为主转向非化石能源为主,成为解决这两大紧迫性问题的核心。”
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邹骥特别提到了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尤其是风光产业,以及核能和生物质能,已经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并将在能源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同时,他还强调了能源终端使用部门,如工业、建筑和交通电气化,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
邹骥回顾了自己参与《巴黎协定》谈判的全过程,并指出,自2015年《巴黎协定》谈判成功以来,新能源技术,尤其是风光和动力电池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成本大幅下降80%~90%,并迅速产业化,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去年中国“新三样”的出口额达到了万亿级别,占整个出口额的4%,且这一份额还在继续上升。
面对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邹骥提出了如何正确评价新能源产业在国民经济、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战略地位的问题。他指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的综合国力、头部企业、经济财富和技术水平,更关系到中国能否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
针对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邹骥表示,从5年的尺度来看,新能源产业的产能并不过剩。他引用了COP28上提出的Triple Renewable和Double Efficiency目标,强调这是全球共识。然而,在短期内,确实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对此,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踩刹车,而是通过打通堵点,扩大下游需求,创造供给来解决问题。
邹骥特别提到了电网在接纳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潜力。他指出,德国电网的可再生能源上网占比已经达到58%,而中国仅为20%。他强调,中国电网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应该努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上网比例。同时,他还提到了储能技术的重要性,并以苏州为例,说明了储能技术在削峰填谷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此外,邹骥还强调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潜力。他指出,未来分布式发电将占据更大比例,并通过微网、配网改造等技术手段,实现自发自用、互联互通和虚拟电厂等模式。
邹骥最后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议。“中国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市场、产业和科技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目标的设定不仅是为了给国际做出承诺,更是为了塑造未来的需求,引导研发和资金流向。”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