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称为“氢能第一股”的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正式上市交易,上市第一日,市值一度超过140亿元,氢能概念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自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氢能产业就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各级政府与企业纷纷响应,抢滩氢能产业发展先机。
当前,全国各地主要是从政策层面鼓励氢能产业的发展,包括提出发展规划、加大补贴力度以及明确管理办法等方面。企业更多的是从业务层面进行布局,将制氢与储运、燃料电池研发与应用以及加氢站建设作为突破口。
广东、山东等地抢占先机
氢能布局,经济发达地区先行探路,目前国内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氢能产业区域。据eo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1月到7月,中央政府出台了7项氢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地方上26个省市共计出台37条氢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从发布政策的地区来看,山东发布6条,数量最多,广东地区5条紧随其后。河北、安徽、四川、宁夏等地也积极响应,氢能产业发展正在从沿海进一步向内陆扩展。
作为全国最早提出要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地方,广东省佛山市早在2009年起就着手研究和布局,目前已经发展起了一些氢能产业基地:位于南海区的广东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高明区现代氢能有轨电车修造基地以及云浮市氢能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以南海区为例,2017年9月11日,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在南海区启动。依托一汽大众、北汽福田、广东福迪三家整车生产企业,加上早年汽配产业群的积累,南海区迅速聚集了广顺新能源等制造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的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3月,南海区已上牌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其中公交车11辆,物流车426辆,宽体轻客车3辆。预计2020年底前,新采购的386辆氢能源公交将会投入使用。
建设加氢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20年2月24日,佛山市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的《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提到,除现有的4座加氢站以外,南海区还有2座加氢站正在建设,6个加氢站正在计划中。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投入运营的加氢站总共52座,从区级层面看,南海区加氢站数量已走在全国前列。
佛山积极布局氢能产业的同时,广州也在加快“抢滩”氢能产业。
2020年7月30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建设
绿色氢电综合调峰电站不低于10座,建成加氢站100站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不低于3000辆,氢能产业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明确将广州建成我国南部地区氢能枢纽。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规划》首次将氢能引入广州能源系统,提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错位发展,共同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难题。广州预计在今年8月底前再投入40辆落地运营,年内达到100辆。同时,加快推动首批氢燃料电池环卫车、燃料电池渣土车落地运营,并优先考虑在通勤巴士、景点摆渡车、出租汽车等适合氢燃料车辆使用的应用场景开展运营示范项目。
广州市黄埔区是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示范区,也是广州市氢能产业核心区。2020年4月13日,黄埔区与广州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在2019年底颁布的“氢能十条”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制定了《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办法实施细则》。今年6月,广州市公交集团正式对外宣布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式在黄埔区投入运行,这批氢燃料电池车由南京金龙旗下的开沃新能源制造,整套氢燃料电池系统都由国内自主研发,是当今国内第一批正式上路运行的纯国产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当前,氢能产业已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竞逐的“新蓝海”,广佛领衔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发展的同时,山东也在加速破题,打造氢能城市。
2020年6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打造“中国氢谷”济南和“东方氢岛”青岛两大品牌,到2030年,全省预计建成加氢站200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应用50000辆。目前,山东省已建成加氢站6座,其中5座日加氢量在500公斤及以上。在济南、潍坊、济宁、德州、聊城等市开展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运行,已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6条。
山东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重点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以山东重工、山东东岳、奥冠电池为代表的氢燃料电池及相关部件研发企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集中突破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落地示范运营。其中,潍柴集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商用车产业化技术与应用”于今年3月份正式投产,标志着山东氢燃料电池业务走出了迈向全球一流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除广东、山东地区以外,全国各地均有政策加码,争相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机遇。
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能源企业入局
除了各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氢能产业发展以外,电力、核能、石油化工、煤矿等相关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电力领域,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尤为活跃。
2017年,国家电投借助冬奥会契机,开始布局氢能:批准成立了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营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能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2020年,国家电投计划完成氢能电堆组装、双极板中试线调试,具备试生产条件,完成百千瓦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强检及上车测试。
国家能源集团也是国内较早关注氢能产业的能源央企。2018年2月11日,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国家电网公司等多家央企参与的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级产业联盟——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中国氢能联盟”)在北京成立。中国氢能联盟一方面集聚相关产业的技术资源,推动更多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另一方面加强产业及市场协调,开展深度、跨度合作,加速产业布局。
公开信息显示,国家能源集团的煤化工板块年产超过400万吨氢气,具备能供应4000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制氢能力。此外,国家能源集团正在加快构建从制氢、储氢到加氢站的氢能利用全产业链,并开展氢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其参与的首座示范站江苏如皋加氢站已于2019年6月正式建成投运。
在2019年11月6日的举行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上,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
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首席执行官卫昶表示,预计在未来两年,中国市场上可能会有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和100座加氢站建成,2030年之后,氢能将会成为能源生态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燃料电池汽车也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气领域在氢能起步时也未缺席。
8月5日,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申能氢能公司”)成立,该公司属中石油旗下合资公司。中油申能氢能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氢能科技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这意味中石油正式进入氢能领域。
相较而言,中石化在氢能产业的发展力度更大。
中石化布局加氢站可以追溯到2017年,这一年中石化与佛山市、云浮市签署加氢加油合建站项目协议,拟在原有加油站基础上增设加氢功能,这种模式能够依靠现有加油站销售网点且有效节约土地成本。
中石化加快布局氢能的根本原因在于氢能产业与其现有业务的高度相似性。石油公司拥有资源规划、炼化生产(制氢用氢、副产氢)、油气储运及零售终端建设与运维等多方面的技术基础与整合优势。
此外,中石化的氢能布局不仅包含珠三角地区,也包括京津冀、长三角地区。
借助2022年冬奥会契机,中石化将在氢气的供应、车辆的加氢和加氢站的运营等方面,为冬奥会氢燃料电池车的运营提供保障。与此同时,中石化还参与了北京市公共交通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项目。在长三角地区,中石化参与了上海油氢混合站的建设,下一步还将在浙江、江苏地区继续加大加氢站的建设。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