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碳足迹核算赋能地方低碳发展
“一些地区和企业以数据为基、以技术破题,不断探索,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低碳转型。”谈到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电力行业碳核算实践,苏治如是说。
看浙江,“工业碳效码”
平台覆盖6.3万家企业,打通电力大数据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通过这一
平台,乐清电气产业集群精准溯源低压电器产品碳足迹,推动48家企业改造供应链,单件产品碳排放下降15%,出口订单增长20%。余杭半山村将村民用电、垃圾分类等行为折算为“家庭碳积分”,可兑换商品或旅游券,推动全村
碳中和并额外创造400吨
碳汇,公众参与度达85%。
看广东,深圳上线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为欣旺达等企业发放231张国际互认的
碳标签,认证产品出口额提升35%。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大圃兴贤长虹岭二期工业园区通过“绿证直供+储能调峰”实现100%绿电覆盖,吸引苹果、特斯拉等企业入驻,带动周边风光项目投资增长40%。
“作为改造投资的核心经济性指标,碳足迹核算直接影响煤电机组改造技术路径选择与收益评估。”苏治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金融统计博士研究生关鈜玲介绍,以国家能源集团旗下项目为例,锦界公司15万吨/年的
碳捕集项目通过精准核算碳足迹,发现每吨二氧化
碳捕集成本低至185元,且每年可创造
碳交易收益超2000万元,直接推动企业将
CCUS技术纳入优先改造清单。
同样降低碳捕集成本的江苏泰州电厂,利用5亿元国债资金安装
CCS设备,年捕集二氧化碳数十万吨,结合碳足迹核算优化运行参数,碳捕集成本下降30%,年节省燃料成本500万元。
“这些
案例表明,开展电力相关行业碳足迹核算不仅可以量化减排效益,更能直接驱动投资回报。”苏治表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