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
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促进相关行业
绿色低碳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
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对构建产品
碳足迹管理体系总体框架作出部署,这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发生产低碳产品、有利于引导低碳产品消费,对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是吉林的底色,也是吉林发展的优势所在。在振兴发展的征途上,必须始终秉承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以碳足迹管理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吉林”更加生机勃勃,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积蓄强大持久的动能。
深刻认识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充分认识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才能坚定发展信心,继而形成多方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何为碳足迹?就像走路会留下脚印,人类生产生活不可避免会产生二氧化碳,在地球留下痕迹。碳足迹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石油、煤炭等含碳资源消耗越多,二氧化
碳排放量越大,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碳足迹在某种意义上不仅反映了人们一段时期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程度,也成为科学评估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一把重要标尺。科学合理地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助于吉林全面摸清自身
碳排放底数,明确减排方向和重点,为政府部门精准制定减排政策,企业实施低碳生产提供专业、精确的数据支撑,同时还能引导低碳消费观念,增强公众自身的环保意识,从而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局面。
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研究制定适合地方发展实际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加强顶层设计是全面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制定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核算方法是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是确保核算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所在。为此,应持续加大对重点行业、主要产品的调查统计力度,对各行业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对于主要产品应着力建设详尽、科学的碳足迹核算数据库,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提供数据基础。积极借鉴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结合吉林地方实际,制定合理、科学的核算标准,明确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及数据质量要求等细节,从而确保核算结果具有可追溯性与可比性。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循序渐进原则,从产品碳足迹着手,结合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逐步提高吉林碳足迹核算的国际化水平,并通过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持续提高社会各界对碳足迹核算的认知和理解。
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与分级,丰富拓展应用场景。产品碳标识认证与分级是新时期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碳足迹工作“有章可循、有数可用”,有效引导企业实施低碳生产,推动产品绿色低碳转型。要加快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明确认证流程和标准,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自愿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通过认证的产品,可在包装上标注碳足迹标识,展示产品的绿色低碳属性,并积极探索将产品碳标识认证和分级应用于政府采购、公共采购等领域,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采购力度,有序推进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风尚。同时,可根据产品碳足迹的大小,对不同产品展开分级管理,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
加大政策、金融等方面支持,鼓励企业先行先试与区域互认。政策、金融等方面支持是全面推动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如针对通过碳足迹认证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优惠,对在
碳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等举措,鼓励企业实施低碳生产、参与碳足迹核算和标识认证,提高企业低碳生产能力和碳足迹核算水平。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加大对低碳生产的资金支持。以创建碳足迹核算与碳排放权交易挂钩机制、设立碳足迹管理专项基金等形式,持续引导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和区域互认,相关部门应科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行业企业作为
试点单位,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路径,通过
试点单位的示范引领,带动更多企业单位参与建设。积极推动与周边省份及国际社会的区域互认,建立健全机制,真正实现碳足迹核算结果互认共享,有效降低企业参与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和时间,为推动吉林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