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碳足迹国标与行标空缺,专家建议急用先行,先试先行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章轲2024-06-12 10:57

  针对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空缺的问题,多位专家日前建议,充分考虑我国各类产品对碳足迹的需求程度,以市场主导、急用先行为原则,优选出一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标准研究,先试先行。
 
  生态环境部等15个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
 
  产品碳足迹是产品从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到最终处置/再生利用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温室气体排放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已先行推动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体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春秀表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摸清生产端“碳家底”,有助于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碳减排。他认为,碳足迹以标识形式向消费端进行展示,增强产品品牌价值的同时也能培育低碳消费习惯,有利于推动形成“由点到链再到网”的全社会减碳模式。
 
  “针对当下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空缺问题,亟须立足国情统筹做好产品碳足迹标准国际接轨工作,确保标准制定符合国际准则,同时符合我国行业的实际特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胜说。
 
  今年3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发布关于征集“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项目提案的通知,酝酿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将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逐步开展产品碳足迹等碳标识认证。
 
  陈胜介绍,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已逐步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充分考虑我国各类产品对碳足迹的需求程度,以市场主导、急用先行为原则,优选出一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标准研究,涵盖水泥、电解铝、光伏组件、平板玻璃、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产品,先试先行,为后续系列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参考。
 
  碳足迹核算涉及诸多领域和复杂的核算规则、计量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推进碳足迹有几个难点,一是产业链的上下游关联性。所有的碳足迹必须要从产业链上来综合核算,然后对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产品、每一个环节进行核算,跨区域、跨部门、跨企业的事情比较难;二是核算方法和标准的统一问题。因为碳足迹涉及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产品,而目前,各部门的核算标准和方法学,有的缺乏,有的不衔接等。
 
  田春秀表示,加快推动碳足迹工作基础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和重点产品核算规则标准,发布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半成品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产品碳足迹因子,让碳足迹工作“有章可循、有数可用”。
 
  同时,加快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建设。选取有条件的地方、行业针对碳足迹工作重点任务开展试点,创新政策和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形成重点产品碳足迹工作“全链条”以及碳足迹工作“重点环节”的良好实践。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近日先后印发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全链条推动产品碳足迹的标准建设、核算、标识认证和应用场景开发。到2025年,出台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力争完成400个产品碳足迹核算。到2030年,全省产品碳足迹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电池、光伏、钢铁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得到广泛推行。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实施方案》表示,碳足迹涉及多个行业、多种产品、多个环节、多个领域,需动员社会主体广泛参与。鼓励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参与,最大程度构建各方联动、共建共担共享的工作格局。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