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构建产品碳足迹体系还需迈过几道“坎”?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向柳 张浩2024-03-26 09:36

加强国际对话和务实合作


提升我国在相关问题上的发言权,推动将产品碳足迹管理纳入全球气候和经济治理议程,加强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对话,加强跨国界跨地区产品碳足迹协同管理,避免产品碳足迹沦为绿色贸易壁垒,进而冲击“共同但有区别”和“自主贡献”原则。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建立背景数据库、核算评价标准国际磋商和衔接机制,促进评价认证结果和碳足迹标识互联和互认,增强生命周期单元过程数据库真实性、代表性和公益性,提升我国数据库国际认可度、标准规则国际影响力。选择以出口为导向的头部企业、典型行业、重点地区,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综合试点,探索可行路径,更好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产业链,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贸易壁垒。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作者单位:向柳,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张浩,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