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碳排放总体强度较低,主要农产品碳排放呈下降趋势
所谓的碳排放强度,就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关键排放环节是化肥生产和施用,占碳排放强度的79.7%~89.5%。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产生合理的基础性、生产性碳排放。《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碳排放总体强度较低,单位农业GDP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及人均农业人口碳排放均远低于美国。
从变化来看,2003年以后,我国进入了粮食安全和碳排放的脱钩期,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农业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单位粮食产量的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我国大豆、马铃薯、甘蔗等单位农作物的碳排放强度也呈下降趋势。报告分析,主要农产品碳排放呈下降趋势,与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稳定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和专项行动密切相关。特别是,每年投入1000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能提高节水灌溉等新技术采纳率,又可以抑制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粮食增产与
碳减排协同作用。
近年来,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政策体系。2015年,我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承诺推进农业低碳发展,同年颁布“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提出农业节水、化肥农药零增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措施;2017年印发《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通知》;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提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行动”,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