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的“碳”领域又有新动静:出台《山东省产品
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对重点工业产品进行
碳足迹评价。明确2023年将完成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塑料行业1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2024年完成有机化学品、橡胶轮胎、烧碱等行业2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2025年完成3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初步实现碳足迹标识国内国际互认。
细读这份文件,除了能清晰看到山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推动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外,还能嗅得到其着力提升产品
绿色低碳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深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气息。尤其在欧盟的“碳关税”即将试运行之时,更让人深切感受到,降碳不只是环境问题,更是经济问题。推动重点产品出口,提升相关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是开展碳足迹评价的目标之一。
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计算的是一件产品在原料、制造、运输、销售、使用、废弃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
碳排放,这不仅包括产品本身,也包括其产业链、供应链等关联范围的
碳排放。通俗地理解,碳足迹能准确反应生产或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
目前,国际上已有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立法或出台相关政策,在食品、电子等产品中推广使用产品
碳标签。欧盟的“碳关税”(cbam)也将从今年10月试运行,2023年至2026年为过渡期,从2027年开始全面征收。届时欧盟将向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以及氢能等行业进口商征收额外税收,以弥补欧盟企业因严格减排措施造成的损失。
这对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地区、行业企业来说,无论为了推动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还是为了应对国际低碳贸易措施和要求,碳足迹、碳标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刚需”。
从国内市场的反馈看,钢铁行业很快做出了反应。去年5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epd)
平台建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
平台将依据国际统一的核算标准,披露钢铁产品从矿石原料到钢铁生产到使用加工以及回收利用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碳足迹。由此满足全价值链绿色低碳数据需求,应对国际各种
碳税体系。今年2月,钢铁行业epd平台发布了国内第一张车轮产品碳足迹“身份证”。
从山东此次出台的政策看,是山东统筹考虑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的现状后,精心设计的任务书。选取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塑料等行业企业率先开展碳足迹核算应用,并逐步扩大到有机化学品(含甲醇、合成氨等)、橡胶轮胎、烧碱等产品和制造业龙头企业,基本完成6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到2025年,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健全,排放因子数据集和核算模型不断完善,初步实现多边碳足迹标识互认,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
对企业来说,开展碳足迹评价不只是适应国外市场规则的被动之举,更应该视之为工具和契机。将碳排放纳入生产运营管理工作中,综合考虑能源结构、产业布局、低碳节能技术改造、供应链管理等要素,在从容应对市场和政策的要求之余,优化生产流程,打好自身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动仗。
当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从政治呼吁走向具体实施,各国分别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碳排放的口子越扎越紧是大势所趋,躲避解决不了问题。唯有积极主动抓住当前这个窗口期,主动、全面、系统地应对全球碳中和竞争新规,才能有效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双碳”进程。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