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各式碳标签在形式与内容上各有侧重
发达国家的各式碳标签在形式与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在积极推动着其环保减排的历程,2018年年初在第113届广交会上,节能、环保、低碳的产品备受采购商青睐,由发达国家率先建立的碳标签准入制度正在全球形成一股引导低碳生产和消费的浪潮。那么为何我国国内消费品仍然迟迟未曾引入碳标签呢?
碳标签要推行最基本的条件便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理性,他们必须有保护气候和环境的倾向,并愿意支付因碳标签的实施导致的加价。或许我们直观看到的,是商品
价格的上涨,但这上涨的些许数目或许本就是人类需要为自身发展的任性与盲目付出的代价,所以请不要吝惜为自己买单。
本文系浙江大学“生态文明视阈下的长江经济带碳排放责任划分与转移机制研究”科研团队成员创作的科普
论文,未经作者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参考文献:
[1]《巴黎协定——中国贡献了什么》https://www.xzbu.com/1/view-11452116.htm
[2]《国际“碳标签”叫好不叫座,我市目前仅3款产品获得该项认证》 http://www.zsnews.cn/news/2018/04/18/3267739.shtml
[3]《走近碳排放/不同国家的碳标签》,北极星大气网,2016年3月7日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160307/713735.shtml
[4]《“碳标签”兴起,“绿色风”尽显》,网易新闻,2018年2月8日http://news.163.com/13/0505/08/8U3LUIBA00014AED_mobile.html
[5] 冯玲, 吝涛, 赵千钧. 城镇居民生活能耗与碳排放动态特征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5): 93-100.
[6] 曾静静, 张志强, 曲建升, et al. 家庭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0):1341-1352.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作者:官天昊、王俊澎(浙江大学“生态文明视阈下的长江经济带碳排放责任划分与转移机制研究”科研团队)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