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将减少碳排放的“碳足迹”定义为:衡量人类活动中释放的或是在产品生产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累计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描述了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相关机构都纷纷开展了“碳足迹”评价方法研究,并在“碳足迹”的基础上推出了“碳标签”。2008年10月份,英国发布了PAS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统一的方法评估消费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日本于2011年4月份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出售的农产品须通过“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法国新环保法案将强制要求在法国制造、销售和使用的消费品必须披露产品的环境信息。除此之外,推广使用“碳标签”的还有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碳足迹”标准ISO14067,标志着统一的碳排放计算国际准则将形成,从而建立有关“碳足迹”的评估、检测、报告和核查的国际通行标准。“碳足迹”演变成为新的绿色技术型贸易措施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我国光伏、纺织、家居等产业已相继面临国外“碳足迹”的约束,能够通过认证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为此,国家将统筹财政资源,建立健全稳定的低碳型企业扶持机制,完善碳排放监控体制机制;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应对出口产品“碳足迹”约束,避开绿色“壁垒”。同时,提升认证水平,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和指导,尽快解决国内“碳足迹”认证与国外通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不断提升国内认证机构在“碳足迹”认证方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大做强“碳足迹”认证市场,提高认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提高出口企业对低碳贸易“壁垒”的抗击能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钢铁企业要及早利用这些政策,早学习、早准备、早行动、早认证,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由于我国开展“碳足迹”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建立较为完整、可行的碳标签体系,仅有青岛啤酒、大成食品等极少数行业“领军”企业开始接受“碳足迹”评估或推出“碳足迹”标识产品。钢铁企业更是寥寥无几,行动迟缓。特别是绝大部分钢铁加工产品均属高碳排放产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订单逐步丧失。我国大量的原材料企业、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将陆续面临“碳足迹”所带来的压力,承担减排责任,否则将丧失国外订单,从而进一步加速海外订单从中国市场逃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直接推高企业出口成本,削弱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要实现低碳排放,就必须开展低碳技术和资源节约替代技术的研发、技改,从而推高企业成本。据权威机构评估,这可能使成本提高0%~30%。
企业目前的能力难以满足认证要求。由于认证、环境标识的实施都是成熟模式,未来,“碳足迹”走向强制性认证和标识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多数出口企业尤其是钢铁企业对“碳足迹”知之甚少,企业的生产现状难以满足认证要求,而且认证费用昂贵、认证周期长。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短期内,我国出口企业还难以摆脱“打工者”的身份,企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主动开展低碳研究的意识和动力明显不足。据了解,某国际碳排放检测组织向我国公司发放的碳排放调查问卷回收率仅为2.5%。在此,易碳家提醒我国钢铁企业尤其是大型钢铁企业,要科技先行,储备资金,早做开发,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低碳足迹”的认证要求,以求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