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碳家丹尼尔·格尔曼说,他最近在英国买过一袋薯片。他在包装袋上看到这样的警告语:第一,这袋薯片含有15克油脂。更糟糕的是,做薯片时,将75克二氧化碳释放到了大气中。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他说:“正是这袋薯片引起了我对碳足迹的注意,这75克二氧化碳是我给我们的地球增加的一部分。这些二氧化碳的量追溯土豆从生长到制成薯片以及包装袋从制作到最后被抛弃的整个过程,也被称为“生命周期估算法”。当然,我还不止消耗了一袋薯片,我还在这里和在那里做了很多同样排放二氧化碳的消费,加上汽车的排放和其他因素,我们都为地球的"温室效应"作了"贡献"。”
不过,在我们已经适应了碳足迹的今天,我们也可以动起手来,亲自减少二氧化碳的增长,为地球造福。“比如说,当我购买飞机票的时候,我的旅行社替我捐出了部分资金,资助在荒芜地区的造林植树,实际上也让我本人在吸收二氧化碳上有所作为,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留下"碳手迹"。”丹尼尔·格尔曼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碳手迹”的提法,是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讲师格里高利·诺里斯提出的。他在教学中发现,哈佛的学生在研究了“生命周期估算法”以后,得出的结论是既然所有的生命都会排放二氧化碳,都在毁坏地球生物圈,那么就应该停止这些生命,包括植物和动物。
可是这个结论太消极了,显然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就是说,我们完全有能力用“碳手迹”,来抵消“碳足迹”。
于是,格里高利·诺里斯根据“碳手迹”的思路,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扩大到“脸谱”等热门社交网站上,号召所有人为“减碳”,做出一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能说服朋友们一起,在生活中作一点努力,比如调整好汽车轮胎的气压,做到更大限度的省油,少排尾气,或是每一张打印纸都利用双面,那将给我们的地球带来巨大的正面效益。接受合作的人越多,那么留下的“碳手迹”就越多。格里高利·诺里斯设想,有那么一天,他将组织家庭、学校、公司和城市间的竞赛,看谁造出的“碳手迹”更大和更多。如果美国有25%的家庭,每个月只用不到10个塑料袋的话,算下来他们每年就能节约25亿个袋子。
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艾尔克·韦伯很同意诺里斯的理论。他也认为,人们现在对地球“温室效应”日益关注,但是只是担心和焦急并没有实际作用。“碳手迹”的提法,给了希望改善环境恶化的人们指出了行动的方向。哪怕每个人都做一点点,只要不停顿,积少成多,总会见到成效的。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解决之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一点一滴抹平“足迹”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硕告诉记者,碳足迹这个名词是直接从英文carbon footprint翻译过来的,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简单来说,指的是个人、家庭或者公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我们每天衣食住行的很多环节都会产生碳足迹。每天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纸、交通、垃圾处理、使用一次性包装或者一次性餐具,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碳足迹。”李硕说,现在一些国家,比如英国,有这样一个消费潮流,就是会在消费品上加注“碳标签”,即标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这样环境意识强的消费者就能更方便地识别和选择碳排放较低的消费品。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李硕告诉记者,除了政府的努力,作为普通老百姓,可以通过多采用公共交通或者步行,多用本地应季蔬果,去旅游的时候考虑到自己的碳足迹,重复利用衣物家具纸张,回收利用塑料制品木制品,拒绝使用碳足迹过高的产品比如一次性筷子、塑料包装等等。“可以说,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碳排放相关,也直接影响到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减少自己的碳足迹,为了环境,也更是为了自己。”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