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场将成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王菡娟2012-02-23 06:10

  碳足迹来源于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维基百科的解释是:一个人,或一个产品或装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开车上班、乘飞机旅行,还是使用电灯、电脑等,都将间接消耗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每个工厂的每一道工序,也都伴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今这些“黑脚印”已经蔓延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思考如何清洗掉这些“黑脚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在网上有很多清除碳足迹计算的介绍,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三棵树来抵消;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一棵树……如果不以种树补偿,则可以根据国际一般碳汇价格水平,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补偿10美元。用这部分钱,可以请别人去种树。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个人的碳足迹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碳足迹测算可分为个人、产品、企业和组织三个层面。目前国际研究的重点大多在企业和产品层面,因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影响最为严重,更具有数据参考价值。据预计,碳交易及其相关业务将成为高成长性的前沿行业,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增长至3.5万亿美元,将与石油并列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场。”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宝明表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各国抢占碳市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2009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变化峰会上虽然没有达成一致协议,但发展低碳经济诸问题引起了各国高度重视,英国碳基金公司、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欧盟碳交易机制等为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机制、机构竞相发展,其核心技术手段——碳足迹测算和认证等也在竞争中迅速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在2008年通过了“2009年碳标识法令”,确定建立碳标志制度,该法令已在2009年年中生效。原属于斯坦福大学的气候中心响应该法令,建立了气候意识标志,使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通过认证的产品将根据其碳排放低于基准线的程度,分别授予银、金、白金三个级别标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2008年4月,德国政府支持的“德国产品碳足迹”试点项目启动。该项目由世界自然野生动物基金、德国生态研究所和波斯坦气候影响研究协会等共同协助完成企业产品碳足迹标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碳足迹标签”又称碳标签,指在产品标签上把产品生命周期——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的“碳足迹”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从而引导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最终达到减排的目的。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英国专门成立了碳基金来鼓励向英国企业推广使用碳标签,并在2007年3月率先推出全球第一批加贴碳标签的产品。日本、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紧随其后也相继推出碳标签计划。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目前,全球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推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000多家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关于“碳足迹”标签的国际标准ISO14067已完成草案的拟定,于2011年12月发布,国际规范将在2012年确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或将遭遇贸易绿色壁垒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目前,在政府有意识引导下,碳标签开始成为发达国家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多的企业为响应消费者行为,开始通过各种方式降低碳排放。这意味着,我国企业为获得跨国公司订单,以及得到国外消费者认可,也必须加入到减碳行列中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随着‘碳足迹’认证国际标准出台,商品加注碳标签将不可避免。”陈宝明说。在他看来,碳标签表面上标示了碳排放信息,实际上却是体现了产品背后碳减排技术水平。一旦与消费者行为结合起来,将构成一个强大的碳壁垒,从而对产品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刚开始企业做‘碳足迹’标签,主要是为了彰显社会责任,寻求差异化竞争,但很快,这将成为一项强制性措施,是任何企业都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来自法国的低碳业务专家克里斯多夫曾对媒体表示。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但仍有不少的企业对此持积极态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你可以说是壁垒,但也可以说是一张绿色通行证。”Intertek中国区低碳业务总监张莉表示,如果企业行动及时,就会成为低碳经济的先行者而不是跟从者,从而为未来规避这些贸易壁垒做准备,并从差异化竞争中获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从短期来看,发达国家的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从长远上有助于推动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企业自主创新,最终促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陈宝明说。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中国企业在行动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其实早在2008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英国BSI开展“气候变化和能源”合作项目——将PAS2050标准引入我国;2010年9月,双方签订协议将PAS2060标准引入我国。我国环保部也积极推进低碳产品认证和研究工作,2010年3月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与英国BSI在京签署了关于低碳产品认证的合作备忘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在国际碳足迹标准及认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应对,并自愿接受碳盘查和认证,且大多在化工、造纸、电子电器等高排放行业。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2010年3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授予海尔空调为“低碳体系(ISO14064)定点试点企业”,以国际规范作为施行碳管理的切入点带动行业、企业低碳管理体系建设。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2010年8月金光集团APP(中国)旗下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英国碳信托有限公司的碳先锋试点项目,成为首家遵循国际PAS2050标准完成产品碳足迹测算的中国企业。同年9月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英国标准协会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沈阳华利电器集团实施的PAS2050标准认证合作项目启动,将在电力设备行业节能减排中起到示范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2011年7月,作为我国在天津等五省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城市的试点工作的一部分,天津于家堡金融区“APEC首例低碳城镇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加快政策引导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但是,国内企业在碳足迹认证上仍处于探究阶段,测算数据的获取难度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存在技术瓶颈、政府进一步政策性引导不够等问题亟待解决。建立我国碳足迹测算相关标准对获取低碳经济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陈宝明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陈宝明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加快对我国主要出口的大宗产品和重点产业相关产品的“碳足迹测算”、“碳标签”的市场分析和发展预测研究;加快对于已颁布的国际标准的技术分析和研究;尽快研制并提出我国主要产业的“碳足迹”应对预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为此,陈宝明还专门撰写了关于应该国际贸易中低碳壁垒的调研报告,在报告中他还建议我国应积极推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有步骤地逐步提高低碳技术标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我国应积极推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鼓励行业和企业开展碳标识活动,同时,大力推进和完善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在国内积极推动低碳技术标准,逐步与国际对接,推动企业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并进一步争取国外低碳技术和资金支持。”陈宝明表示。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