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
碳市场,其根本目的更在于推动减排,将其作为推行资源有偿使用的重要制度创新和主要抓手。省发改委10日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
碳市场已建立起系统完备、特色鲜明、公开透明、运行有效的碳市场体系。与此同时,企业通过碳市场降低排放成本内在动力得到激发。
“首批纳入
碳排放管理的四大行业企业,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应对的转变非常明显,大多数企业已专门成立
碳资产管理部门,对
碳排放实施精细化管理,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使用
碳交易工具达到的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也非常明显。”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
省发改委透露,广东省碳交易
试点启动以来,减排效果显著,2014、2015年连续两年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降,7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碳强度下降,水泥熟料、粗钢、原油加工、机组发电的单位产品碳排放分别下降4.9%、8%、7.2%和2.4%,为全省“十二五”碳强度目标的超额完成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实现“十三五”广东碳强度下降20.5%的新的更高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各相关方的碳交易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不再是
履约期前集中交易,如2015年度
履约期的第一个交易季度交易量同比增长3647%。企业还主动寻找多种履约工具来源,39家控排企业使用了420万吨
CCER用于履约。碳数据监测和统计也得到加强,不少企业增加了节能减碳措施。超过80%的控排企业实施了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
在制度建设方面,曾雪兰介绍,目前,广东建立了涵盖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信息系统、配额管理、MRV、交易金融等较完善的碳交易体系和工作机制。包括碳排放核查、金融交易、碳资产管理、低碳技术咨询等服务产业的碳交易产业链得到培育。
参加此次培训的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代表对记者说,玖龙纸业已在企业内部设立了节能体系,此前也已开展了全国和广东省的碳排放历史信息数据核查工作。接下来还将联合企业财务等部门搭建专业的碳资产管理架构,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谢庆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