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交易以及
碳资产管理对任何一个航空公司来说都是全新事物,每个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国的航空公司。
碳资产管理挑战主要来源于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导致的诸多不确定性和市场经验、管理经验的严重匮乏。
(一)国际气候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十五次
会议(COP15)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关键矛盾在于三大阵营的分歧严重。一个明显的分歧是发达国家一再试图抛弃《京都议定书》,否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发展中国拉入强制减排的行列,这就迫使发展中国家一视同仁的加入到全球排放交易的
平台。更重要的是,如果《京都议定书》被废弃,那么
CDM和JI的命运如何,直接关乎这两种机制产生的碳资产的命运。而这一切的结果被留在了今年的缔约方
会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欧盟将航空业纳入ETS是一个非常激进的举动,它通过将已经纳入ETS的固定排放源行业扩展至移动排放源,直接突破了《京都议定书》的约束,并选择在京都议定书到期后开始实施。同时,这一做法也在刺激着航空业加快审视行业并履行UNFCCC承诺的步伐,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航空ETS蠢蠢欲动,不同行业组织也在纷纷行动。据易碳家了解到,ICAO在2009年航空与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上也前所未有的大范围、全方位讨论航空减排问题,大会秘书处提交关于“基于市场的手段与气候变化”议题,就提及建立全球一致的航空业排放交易原则。随着全球气候政治和排放交易的逐渐成熟,无论航空业减排具体机制如何,只要是基于市场化的减排方式,就不可避免的面临排放权交易问题,不同的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的航空公司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完全参与国际排放权交易的行业。与中国现有800多个成功注册CDM项目的企业不同的是,航空公司是第一个可能全领域涉足碳资产管理的行业。就中国的航空公司来说,应比其它行业更为高度关注国际气候政治的变化,深入研究勇于突破国际公约和国际法的地区和国家的行动,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二)碳资产管理是新兴事物
碳市场在全世界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其本身也还处于成长期。欧盟不是首先建立碳市场的区域,但经过第一阶段(2005-2007年)后,它已经从一个追随者变成领导者。第一阶段市场规则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市场的巨大波动,在第二阶段,欧盟调增了相应的法规和市场规则,这一切都在不断的演变。
自从有了碳市场交易,碳资产管理的概念也就逐步被企业所关注。当碳市场交易品种的增加、现货交易发展到期权交易、甚至出现了
碳基金,碳资产管理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国外有很多投资银行、专业碳机构、咨询公司均能够提供碳资产管理的相关服务,对于这些我们需要通过理论学习武装自己,面对这些机构才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确判断。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三)国内碳市场相关机构和人才严重匮乏
在中国,还未有真正意义的
碳交易市场。目前,
北京、天津、上海先后成立了
环境交易所,主要提供CDM项目开发中介服务和自愿减排量交易,还未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排放权实盘交易。同时,国内对碳市场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学习和研究探索阶段,国内的银行、金融机构还未开展与
碳交易相关的业务,缺乏真正的实盘操作经验。
这样的基础条件,使得中国的航空公司在同样面对全球航空ETS时,与国外航空公司相比碳资产的管理能力显得先天不足。为此,有必要尽早涉足对碳市场和碳资产管理的深入研究和适当实践,如果以欧盟时间表来看,只剩下一年多的准备期,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的航空公司应在适当的时候引入碳资产管理的概念,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或者业务外包,建立企业碳资产的资产负债表。
节能减排给我们带来的最直接的益处是节省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同时也应意识到降低
碳排放是企业的一笔财富,处理得当将成为企业潜在的碳资产,处理不当就是潜藏的碳负债,未来有可能变成企业运营中的黑洞。碳资产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机遇。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