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集团
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能源集团
清洁能源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正高级工程师褚景春发表了题为《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推动
碳中和趋势情景创新发展》的文章。全文如下:
“3060”双碳目标是中国践行气候行动的重要环节,将对实现控制全球升温1.5℃目标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2024年,中国的二氧化
碳排放总量仍超过120亿吨,其中电力行业仍是最大的行业排放源,占全国
碳排放总量的约40%。当前和短期内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实现时间更早、峰值更低的碳达峰,而达峰后的碳中和将是更高阶、更艰巨的远景任务。正因为有碳中和这个最终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到,碳达峰后到碳中和之间的路径规划在整条碳排放轨迹曲线上将起到不容忽视的承前启后式的关键作用。
当前以电力行业为代表的国民经济
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能源社会系统深度重构多聚焦于近期的达峰目标,但对于如何分辨真正的峰值,如何稳定住峰值,如何促进达峰后排放由
平台期快速过渡到下降阶段等一系列问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证视角,均欠缺广泛的调研、细致的比较以及深入的分析。
根据已达峰国家经验,达峰后碳排放的演变趋势存在多种可能路径,主要受碳达峰后的平台期时间跨度、排放下降速率水平、回弹波动范围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达峰后演变趋势的复杂性叠加达峰后仅有30年时间就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紧迫性,要求我们必须将部分目光越过碳达峰这座“山峰”,投射到其身后同样更重要的碳中和这个“高原”,并在其上尽早识别出碳达峰与碳中和之间可能的趋势演变路径,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双碳”之路提供参考。
电力行业作为国内碳排放“大户”,将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重目标的重要“先行者”。令人高兴的是,关注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的工作已经涌现。《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一书由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博士生导师卢灿副教授领衔编写,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以碳排放达峰为分水岭,研究了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后的变动趋势情景,构建了以该趋势情景为核心的加长版时间序列轴评估模型体系,分主体、分目标、分阶段地提出了经济发展优先、减排优先、贸易结构调整优先、产业结构升级优先、居民福利改善优先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建议。
作者在充分调研中国减排政策规划并合理借鉴已达峰国家碳排放峰值后趋势的基础上,探索分析得出了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峰值及其实现达峰后的排放趋势控制模式。并对我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趋势情景进行了预测评估分析,着重从调整电源结构和执行碳定价机制方面对电力行业的用能需求以及碳排放进行了优化和控制,其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目标实施的规划路线提供了模拟仿真数据基础,对于实现电力行业“近期”的碳达峰减排方案与“远期”的碳中和行动规划二者之间的顺利衔接乃至一脉相承具有参考价值,也可为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后至净零排放前的中长期减排路径提供决策支持。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