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双碳”目标互融共赢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邵 帅 崔兴华2024-07-24 11:26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双碳”目标互融共赢的现实路径

 
  以“双碳”目标引领能源革命,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加快能源动力方式的颠覆性变革,逐步改变以煤为主要能源动力的传统用能形态,持续推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大规模储能等领域的新能源科技创新,加快终端用能电气化和电源结构去碳化进程,从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协同催生面向零碳的新质生产力,双向助推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加快新能源供需综合系统的数智化发展,在新能源供给侧,推广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在新能源发电和用能预测领域的深度应用,实现新能源发电的精准预测和智能调度,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在新能源需求侧,加快需求侧响应管理的数智化升级,提升需求侧响应速度和质量,克服新能源使用的不稳定性。
 
  持续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锚定绿色低碳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新支柱。加快传统产业全方位、全流程低碳化转型,持续提升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体系中的比重,将可持续性根植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以数实融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创新与优化升级。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充分发挥数实融合在提升实体产业质效水平中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以科技创新的先进性引领产业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深度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空间格局,因地制宜培育绿色生产力。立足各地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要素禀赋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绿色生产力的新产业和新模式。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塑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在塑造新型生产关系中的牵引力作用,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等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畅通流动;另一方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顶层设计与市场实践探索的协同。着力完善科技体制改革在塑造新型生产关系中的关键性作用,破除科技体制藩篱。坚持问题导向,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人才培育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发力,加快实现科技体制的改革攻坚和递进深化。注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协同性,筑牢绿色基底,有效推进新质生产力的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邵 帅,系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副院长;崔兴华,系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重点行业碳中和技术创新与碳减排激励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