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是否有强制性减排要求,我国的企业可以分为控排企业和非控排企业。控排企业就是目前全国
碳市场上的两千多家电力行业的企业,它们是有排放指标的,每年需要
履约。随着
碳市场扩容,数量以后会增加。预计未来八大行业全部纳入后,控排企业会扩充到8000~10000家。
其他的都是非控排企业了,政府对它们没有强制性减排要求,但出于社会责任或者利益相关方要求,越来越多的这类企业也在开展双碳相关的业务。
在我的直播或者日常咨询中,就经常有朋友来问非控排企业应该怎么开展双碳业务或者有什么机会,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个问题。
一个非控排企业要搞
碳管理,起初一般都是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要做的事情。
怎么做
然后去做
碳中和总体规划,这个应该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头部企业都已经做了,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BAT(百度、阿里、腾讯)、京东、抖音都做了
碳中和总体规划。
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减排方案/规划,哪些地方在排放温室气体,这每一个领域的温室气体有哪几种实现碳中和的方式,然后计划比如说五年、十年、二十年的目标,可能还有一个最终的时间点,比如说定在2030、2040、2045或者2050年。
减排规划做完以后,就可以逐个去做实施方案,比如说运营层面、供应链层面,应该怎么考虑去做减排。
谁来做
前两步,碳排放摸底和碳中和规划,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头部企业都是找的咨询机构,所以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去找这些潜在的大企业去帮他们做相应的规划。
但第三步,实施方案,基本上要企业自己来定。实施方案主要是把规划中每一个领域的碳排放的零碳路径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上,比如一般企业都会实施的电力使用零碳化,设备电气化等。
电力使用零碳化
举个例子,一个企业计划在2030年实现100%
绿色电力,这样就可以倒推,100%
绿色电力从哪来?比如20%可以自建,30%可以买绿电,50%可以买绿证,买的话得规划是买水电、风电还是火电。
设备电气化
比如计划公司的所有运输工具在2035年全部更换成
新能源车(电动车/氢能车)。这样的话要落地,首先要考虑市场上有没有符合要求的
新能源车。
乘用车比较简单,供应商都比较多,只要制定一个计划,给到相应的负责部门,比如说行政部,负责车辆的更新换代,去落实就好了。
然后商用车,就是货车,如果公司有大货车,得考虑大货车怎么新能源化。现在储能电池货车很多只能跑短途,跑不了长途。如果有长途车的话,得考虑去买氢能车或者其他车,要考虑市场上有没有相关的车,还需要挨个去询价或者调研,才可能把公司所有运输工具到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全面去化石能源化这个方案落地。
图片
实施方案一定要找到相关的部门落地,比如我们之前做了一个方案,就是打算找一个工厂,实现全面电气化,涉及到一些锅炉的改造,跟现场的人沟通需要很多磨合,导致难度增加,就需要去协调,找领导或者开相关的研讨会,最终需要各方拍板,落实资金,真正实施,这就是具体的实施方案。
这不可能一年做完的,基本上一年能找到一两个领域,把实施方案做好,然后确保每年的方案能够按照计划落地,这就是碳管理部门要做的最基础的事情,当然不只这些,还有其他的业务要做。
其他机会
建设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跟质量、环境、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有点类似。建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要做一套规则,确定在什么时候什么人应该做什么事,因为一旦有关碳的内部需求来了,如果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体系,到时候都不知道找谁去拍板。比如需要买碳资产,谁应该负责采购。
建立碳管理体系,对于长时间平稳运行碳管理架构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果想要建设得完善一点,把碳管理相关的所有东西都包进去,比如怎么去跟外部沟通,怎么去做考核指标等,就可以找外面专门建体系的人去建。
如果不需要那么复杂,那就可以自己搭建一个简单的类似于内部的管理办法这样的东西。
发布报告
ESG报告、碳管理报告或者碳中和进展报告等等,这些报告每年变一次,大概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去准备。
加入相应的国际倡议
比如
CDP、SBTi、RE100,EV100,EP100等这些国际倡议组织。加入之后需要去应对相应的要求,比如
CDP,每年要回复它的调查问卷,基本上也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而且尽量不要去找外部的咨询机构去做这些事,因为即使找它们,它们也需要你协助了解详细内容,消耗大量的精力。所以最好是把它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当然节奏可以自己去把握,如果有余力或者团队人比较多,可以多线开工,如果团队人比较少,可能一年干一件事情,慢慢把这些相关的东西累积起来就可以了。
应对利益相关方要求
比如当地政府、甲方、碳关税以及《电池法案》等等其他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的要求。这属于命题作文,而且基本上这些都是对外的,所以要给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如果是大型企业,特别是出口型的企业,这些也会占据相当一部分时间。像现在与电池制造有关的一些企业可能就会有部分的工作任务来自上下游企业的要求。
制定行业标准
做双碳要发一些声才能提高影响力,做行业标准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自己做也好,或者是拉着写标准的公司一起做也好,这个对于提高企业影响力有很大帮助。
我之前在两个企业都做了标准编制的工作,比如光伏行业最早的两个碳中和相关的评价标准就是我们发出来的,现在基本上这个行业就没有机会再去发其他的标准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碳中和的认证
比如
碳足迹认证、低碳产品认证、或者是碳中和产品的认证,这些都可以去做一些工作,拿到这些认证也可以提高企业在行业或者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可以申请政府各种各样的试点或者示范项目。现在政府都在做一些碳中和相关的试点,比如低碳企业、零碳企业、净零排放园区等,这些都可以,申请了这个就相当于是双碳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一些试点示范还有钱可以挣,比如在之前的那家公司,我们申请了一个国际项目,那个项目如果申请下来可以拿到将近一千万的资金。当然各行各业不一样,需要随时关注当地政府的政策文件,如果有比较好的机会就去申报。
对外输出服务
比如阿里和腾讯,他们自己做了碳中和相关的业务以后,现在也在对外输出相关的碳咨询的业务,就是如果你做得很好,有很多经验,碳管理相关的业务都做得头头是道,就可以把自己的这些经验打包出来,成立一个咨询或者服务公司,帮其他企业去开展相关业务。
以上这些都是非控排企业可以努力的方向,当然控排企业也可以开展,但这个不是他们重点,他们的重点主要是参与碳市场、
碳交易,非控排企业可能跟
碳交易比较远,所以可以从上述角度入手,这些如果全部都能做到的话,那可以说至少在中国所有的头部企业里面,是比较出众的企业了。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