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摘编|北京市工商联:稳步推进北京率先实现碳中和

文章来源: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碳交易网2024-02-29 10:13

提案摘编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各界委员和参加市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聚焦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紧扣时代脉搏,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通过提案为本市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各界发展共识。经审查立案的1347件提案涵盖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为进一步扩大政协提案工作的社会知情度和参与度,推动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我们开设【提案摘编】栏目,陆续编发部分提案内容,敬请关注。
 
关于稳步推进北京率先实现碳中和的提案
 
北京市工商联
 
问题及分析
 
根据我国的发展战略,将在2050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中实现碳中和是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虽然北京经济社会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但是能源供给对外依存度高、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惯性,阻碍了北京零碳能源的转型进程。通过调研了解到,北京要率先实现碳中和,目前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北京零碳能源生产潜力不足,外源能源协调成本较高。2021年,北京能源消费总量超过7000万吨,其中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为12.0%左右。而北京实现碳中和要求化石能源占比降至8%以内。此外,在2017年成功退煤后,北京能源供给基本上为外源,能源协调成本高,缺乏完善的源网荷储匹配。
 
二是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惯性强,高碳资产锁定程度高。北京的城市供热管网,依赖市域周边燃煤的热电联供、域内天然气直燃供热等,这些基于化石能源、高资本投入、长生命周期的基础设施形成了能源高碳锁定的现状,零碳能源转型难度大。此外,虽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但燃油车由于基数较大,占比仍居高不下,高碳资产难转型且存在路径依赖。
 
三是布局零碳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力度不足。《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与国家同步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但缺乏具体碳中和时间规划,零碳能源的内源开发、外源谋划,源网荷储和终端消费体系建设等力度不够,与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相比较为滞后。
 
建议
 
1.加快可再生资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一是注重内部可再生能源的潜力挖掘,充分利用北京全国太阳能二类资源区的优势,以及延庆等区的风力水力资源,大力发展北京地区可再生资源。二是与周边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的城市资源对接,形成结对帮扶联动发展的格局。推动更多蒙西陆上风光电、渤海风电作为北京零碳能源生产或保供基地,确保北京充裕稳定电源。例如乌兰察布距北京300公里,市域面积2%左右空间的风光电储即有可能保供北京外源电力。三是抓住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等机遇,建立零碳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例如终端消费的交通部门,按照燃油车平均使用寿命15年计算,以2050年为碳中和目标就要求在2035新车市场上禁止燃油车上市。
 
2.推动高碳资产近期提质增效、中期应急备用、长期有序转退。一是对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化石能源使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等进行摸排,制定高碳资产转型或退出的路径和方案,有序推动既有高碳资产低碳化改造、退出,部分转为应急备用并通过技术改造减少碳排放。二是提高新增化石能源投资的准入门槛,对新增化石能源投资从金融债务和市场风险等方面进行再评估,防范高碳能源领域投资风险。三是推动零碳电源源网荷储一体化,启动北京域外规模化零碳电源和大型储能一体化保供体系建设。加快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协同,搭建完善市域内外已具有经济性的铅炭、钠、锂电池规模化储能和调节系统,与光伏风电互为补充。
 
3.全市一盘棋,稳步推动碳中和先行示范。一是加快推进《北京市碳中和行动纲要》配套细则的制订和实施,明确碳中和时间、路线,协同全市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二是发挥“试点”作用,启动新型零碳微单元能源综合示范工程。根据不同资源禀赋,推动部分区域、行业、项目率先试点风、光、水、电、生物质能等零碳能源的综合解决方案,建立试点项目清单,以点带面分批次推动全市碳中和。三是从弱激励、弱约束过渡到强激励、强约束。建立双碳信息统计与披露制度,提升碳排放统计与实测能力,将碳排放强度下降、碳交易履约、近零碳试点建设等纳入各区生态文明考核。推广分布式能源开发和应用考核指标,促进光伏应用设备应装尽装,加速推进能源替代。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