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李继峰2024-01-05 09:32

以系统思维推进我国绿色低碳转型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培育绿色新动能,加强传统产业公正转型,完善“双碳”治理制度和基础保障举措,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方式。
一是实施新赛道战略。厚植既有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绿色低碳领域制造业,超前布局新能源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并扩大绿色新动能,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产业集群。通过数字化和低碳化“双转型”,推动传统基础原材料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设计,加快升级产品结构、再造工艺流程、优化控制系统,提升循环利用水平,尽快提高能效水平。加大绿电使用规模。积极发展绿色低碳领域服务业,发展氢能、CCUS等未来产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二是实施能源革命战略,铸就绿色低碳转型中坚力量。扎实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能源供给、能源需求、能源技术创新及国际合作,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尽快从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同步推动能源体制机制革命,形成支持新型能源系统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硬件、软件两方面发展,加快建设我国新型能源体系。
 
三是实施绿色科技创新战略,提升低碳发展核心竞争力。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平台建设,重点研发零碳能源、碳捕集、碳封存和碳吸收等关键和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和与低碳技术相关的基础材料、基础算法、通用和专用芯片、专业软件等。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四是实施气候变化外交新战略,打造安全转型共同体。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渠道地位、原则、目标和制度安排,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定位,协调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建设性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加强研究谋划,有力有效应对贸易碳壁垒挑战。强化务实合作,积极建设绿色“一带一路”。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建立适应低碳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提高低碳治理能力水平。在未来10年碳排放达峰及峰值平台关键期,需要把握以下重点工作。一是落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明确宏观政策导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减碳目标纳入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碳定价机制,塑造转型微观动力。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完善碳交易碳税等市场化政策工具、激发微观主体减排活力。三是健全“双碳”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明确分工责任、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科学评估,形成各部门各地区的工作合力。四是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稳定社会长远预期。加快推进“双碳”工作法治化进程,建立长久治理架构。五是持续加强碳排放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人才培育,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保障。六是健全“双碳”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公众理解碳达峰碳中和,并深度践行低碳转型。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总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将横跨40年历史发展进程。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已平稳起步,未来还要走很长的路、跨很多的“坎”,有待解决的难题和挑战也会不断出现,需持续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行稳致远。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气候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