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日前公布了2023年第六批近零能耗建筑测评项目结果,练市水上服务区综合楼成功入选。经测评,该建筑综合节能率达9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97.2%,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型水上服务区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低碳化建设之路。
“制冷供热自给自足,这个房子携带的绿科技太神奇了!”在京杭大运河畔,已投入使用1个多月的练市水上服务区综合楼,让南来北往的船家人啧啧称奇。“这是我省首个水上服务区超低碳‘被动房’项目,‘被动房’学名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种无需主动供应能量就能满足采暖和制冷需求的全新
绿色建筑。”项目负责人曹占康告诉记者,该建筑总改造面积为1145平方米,通过挖潜使用
新能源、大量植入新建材、拓展尝试新技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
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从市建设局获悉,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
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的实践,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地市级《关于加快
绿色建筑提质发展的意见》,涉及评优评先、金融支持等16项激励政策;另一方面在全省率先开展超低能耗建筑
试点,将南太湖新区22平方公里的长东片区规划建设为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将10.35平方公里的吴兴区东部新城规划为国家绿色生态城区。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275万平方米,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75.2%;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038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115%。
除了生产方面,绿色低碳也被广泛融入到了城乡建设的生活和生态方面。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在全国率先试点生活垃圾计重收费,推广装修垃圾“箱体式”清运模式,创建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211个,在今年前两个季度建设部垃圾分类评估中保持全国中等城市第1。另外,打造口袋公园30个,新改建绿道21.6公里、绿地37.7公顷;编制完成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中心城区255个小区、234条道路、17家机关单位污水零直排项目全部完工。
“接下来,我们将科学谋划实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持续放大绿色建筑、生活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工作领先优势。”市建设局科技设计消防处相关负责人说,按照今年6月出台的湖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到2025年,我市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建设达100%,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60%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随着更多高品质绿色建筑的涌现,将助推城乡建设整体迈向“深绿”,为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