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碳中和之路蹄疾步稳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仲蕊2023-09-25 16:18

9月19日-20日,“问路碳中和——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与会专家指出,汽车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双碳”目标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全面推动技术变革、制造升级、质量提升,统筹全产业链协同降碳,多维度、多领域协同推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
 
落实“双碳”战略
 
汽车产业发挥引领作用
 
当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与会专家指出,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汽车产业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探索碳中和实施路径也将为汽车产业的持续壮大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汽车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于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裕跃指出,广州将始终紧扣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转型趋势,引导汽车上游材料、零部件生产、整车装备等全链条企业以“双碳”为牵引,早谋划、早着手、早布局,全力推进产业低碳绿色发展,共同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牢固树立系统观念,进一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中国汽车产业在迈向碳中和之路上,要全面推动技术变革、制造升级、质量提升,统筹全产业链协同降碳,发挥“领头羊”的产业引领作用;要当好绿色发展战略的践行者和先行者,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要推进国际国内协作交流,加速汽车产业全球化之路。
 
汽车产业是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系统性变革的关键产业之一。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在推动“双碳”目标过程中兼具四重特性——脱碳目标具有明确性、碳排放环节具有特殊性、脱碳过程具有产业生态引导性、脱碳成果具有社会示范性。“汽车产业链深度脱碳,需要更加重视材料端的协同低碳化,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应当早布局、早开始。”
 
减碳任重道远
 
产业面临更多挑战
 
“双碳”目标为汽车产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
 
今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对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张伟指出,中国汽车工业经过40年发展历程,如今已走在世界前列。国际贸易正在发生巨变,中国汽车出口的崛起让不少传统汽车强国感受到威胁。“40年间,我国汽车产业一直在遭遇关税和技术壁垒,如今欧盟委员会又发表要‘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展开调查’的言论,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进行分析,明确WTO的具体规则,并积极迎接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指出,需要注意的是,欧洲提出的绿色新政、碳关税,亦或是即将正式生效的电池法案,都会在提高我国汽车产品成本的同时,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的全球竞争优势,从而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势头,车企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张克林认为,机械工业各行业都要摸清家底,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双碳”时间表,科学制定低碳绿色发展方案,并开发推广高效节能的产品,优化产业链条,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服务型制造,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建立管理与规划体系。
 
“中国汽车企业拥有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丰富的经验,能为中欧在绿色经济合作、欧洲绿色转型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欧盟中国商会副会长王稚晟强调,无论是中国车企还是欧洲车企,都要共同对欧盟保护主义的举措说不。中国市场对欧企开放,欧洲市场也应对中国企业开放,欧盟人为树立壁垒和障碍,提高企业发展经营的成本,都是不可取的,也将极大阻碍欧洲和全球的绿色低碳转型过程。
 
实现绿色转型
 
仍需多领域协同推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安民认为:“我国实现碳中和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一定要有正确导向,既要依托能源转型,还要多领域协同。”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产品总监杜魁善指出,新能源汽车从产品属性看,既是移动出行工具的载体,也具备移动多功能空间、智能移动终端和数字能源节点等多重属性,由汽车本身逐步延展至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升级为跨行业、多领域技术创新应用的综合载体。
 
“汽车是交通、能源、信息和通信等多个领域低碳发展的连接点,我们要持续协同推进,形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网络生态,构建产业生态发展新格局,通过多领域跨界融合、协同降碳,共同加快汽车产业低碳化的进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赞峰说。
 
从国际经验看,政府采取多种财政补贴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通行做法,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想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财税政策的积极支持。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院荣誉院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贾康表示,我国应当提供必要的税收引导、补贴手段以及专项支出,有效市场加上有为政府,采用更理性的应用政策工具,继续合理地支持汽车产业在绿色低碳之路上持续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