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
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
论坛”)于2023年9月1-3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以“高质量·新未来”为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2日“高层峰会(下半节):拥抱变革,激发创新活力”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卫东发表了题为“氢能是实现碳达峰的不二之选 UNDP助力中国氢能经济,共建可持续未来”的演讲。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 张卫东
我们在华40多年来,工作重点也随之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目前,我们除了重点聚焦这三个领域外,我们重点要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我们具体开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土化的工作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别有幸的与中国政府一起来推动电动汽车,特别是燃料电池汽车。
从2003年到2022年,我们历经20年的时间,在全国开展了8个示范城市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通过这近20年的努力,我们的
新能源燃料电池车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引进到自主制造的历程。这8个示范城市,多数都是现在国家推动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牵头城市、牵头单位。
我们另外一项具体的实践,在我们积极推动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过程当中,发现到另外一个瓶颈,或者叫痛点,那就是在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应用场景各方面,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找到一个严格培训过的技术工人比找一个博士还难,这是我经常在大会上要说的话。所以,从2019年开始,率先在全球启动了氢能经济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
实践三、在我们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当中,也开展了布局。特别是从职业教育方面入手,来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新能源、特别是氢能,乃至燃料电池车辆的使用和布局。
实践四、目前我们正在和中方的有关机构开展绿氢示范项目布局。
我想利用次机会,也跟大家分享以下两个观点。
一是走中国特色的、包容式的氢能经济发展之路,也是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的路径。这里面,应该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中国特色的,一个是包容式的,还有一个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我重点讲一下中国特色,今天上午和下午的上半场的各位车企行业的龙头企业们都已经很好的诠释了如何发展电动汽车,如何发展创新,特别是在氢能源燃料电池发展这块,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路子。也就是说,适合本地具体条件的一个路径。
过去20年,我们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和我们的科技部以及中汽中心一起共同努力,和其他八个示范城市一起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这段历程,足以来描画出一个有中国特色路径的氢燃料电池发展路径。
另外,包容多维的,多项选择的,多路径的,与自己现有的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一些路径。至于氢能到底从哪来,不一定都是电解水制氢,还有我们的生物质制氢和其他等等。这些,都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借鉴的路径。所以,如果中国走出了一个具有特色的、具有包容性的路径,其他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去借鉴。在这个路径过程当中,可以解决自己本国能源安全的同时,又能促进本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当然,也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难题。
第二,“创新”往往要突破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卡脖子”的不一定只有技术这个领域。大家都没有技术可能就被卡脖子了,有技术就不卡脖子了吗?不完全对。那是什么呢?我愿意通过以下实例,来给大家诠释。这张表,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如果你不从事这个领域,可能不会看到这个东西,不会关注。也就是近十年来,联合国的采购趋势。我们2022年的整个采购量是将近300亿美元。你会问,这个和我们今天的话题有什么联系,这一点,我愿意用以下几个数字来给大家分享,你就知道绝对卡脖子的不一定都是技术问题。
首先,这张表是近十年的。那看一下2022年,总额是300亿美元。大家可能知道联合国采购的有物资,也有服务什么的。大家可以猜想一下,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在这300亿当中的额度占比有多大。我愿意给三次机会,陈院士,您愿意猜一下吗?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全球、在联合国的采购业务当中,300亿美元,您猜一下应该占多少?陈院士觉得是10-20%之间,主持人是觉得10%,董主席觉得是不到5%。2021年中国占比5.86%。现在占比1.86%。2019年疫情前占比1.24%。大家会震惊吗?我要讲的是如何让这300亿美元,发挥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同样的300亿美元,如果能够大部分都从生产国采购,它的成本肯定很低,您知道这300亿当中,有多少是在中国生产吗?直接告诉大家,超过90%。那试想一下,如果说有更多的产品不是经过第三方,而是直接从生产方来进入到联合国采购体系当中,是不是会在同样的
价格让更多人受益?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也就发挥了它的资金的价值。因为联合国采购的物资都是应急的、救急救难的。那也就是说,我们多省出一部分钱多买东西,会让更多人受益,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所以说,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数据,就是想一定要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说,这数字里面有好多不合理的逻辑。也就是说,不是说我们现在电动汽车的技术突破了多少瓶颈,解决了多少卡脖子问题,我们就能拿到这样的订单,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卡脖子的东西,不止是技术,还有软性的服务。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车企,不止是解决自己的技术问题,而要从构建自己的服务体系、软性的服务体系着手,走出去。不止要有硬件的技术,更要有软性的服务。这个要到位的。因为你能拿到订单的时候,不一定是因为你技术标准多高,而是因为你满足所有的采购评标条件。其中肯定有车辆售后服务这块,没有的话,车再好也卖不出去的。不止是在车辆、汽车行业,在其他行业也仍然有着不止是技术多牛,而是软性服务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这样的服务体系,有没有这样的服务团队,有没有这样的人来解决日常售后服务问题。
所以,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就三点。
第一、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要用创新的、特别是氢能这样的技术去发展。第二、走适合中国的道路,惠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第三、一定要记住,卡脖子的不一定是只有技术,还有软性的东西。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