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要实现
碳中和,首先要明晰
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哪里?能源45%,工业39%,工业包括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等,另外交通10%,建材5%,其他相对来说较少。”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在2023大湾区科学
论坛上指出,目前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
碳排放量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85%,工业
碳减排是重中之重,需从产能端、用能端和
碳汇端“三端”发力,通过技术变革实现
碳中和。
张锁江院士分享了三个领域低碳技术的最新进展。
首先是工业低碳技术。他表示,工业领域里面最主要的行业是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这一体系的“低碳化”是要将原来生产所用的热碳驱动改成电氢驱动,将原来用碳还原的过程全部改成用氢还原。
第二是能源低碳变革。在锂电池领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正在研发浆料电池,该电池技术兼具锂电池和液流电池两者的优点。在氢能的发展上,当前合成氨排放约2亿吨的二氧化碳,占我国总碳排约2%。将来,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制出“绿氢”,氢气再与空气膜分离获得的氮气通过电热催化合成氨,以降低碳排放。
第三是
碳捕集利用技术。即用物理化学方法把二氧化
碳捕集起来,作为原料再与氢结合,通过热、光、电及生物转化的方法来合成化学品及材料,比如合成乙醇等,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展望未来,张锁江院士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可以分“四步走”:
首先是控碳。即2030年前已有电力及工业装置继续运行,新建装置碳排放量要低于现有水平的5%~10%;
第二步是减碳。2040年前大幅降低
新能源发电成本,通过市场调节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推动工业结构减碳;
第三步为低碳。2050年前新能源系统进一步推广,大幅推进低碳工业再造,将碳排放降低50%~60%;
第四步为碳中和。到2060年新能源电力系统全面建成,工业系统以低碳方式运行,逐步实现碳中和。
张锁江院士同时表示,还有三个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第一,AI如何深刻影响未来能源及工业系统;
第二,将来生物质和风光电到底能做成多大的规模,其经济性怎么样,我国到底该怎么发展,这需要顶层设计和战略研究;
第三,储能及氢能到底怎么发展,氢能的输送和天然气的输送完全是不同的材料,也需要战略层面的研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