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
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新征程上,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能”)作为能源央企,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双碳”工作为总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绿色转型中当先锋作表率,为建设能源强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深刻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将为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认真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举措。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为我国能源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能源行业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坚强的能源支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能源消费需求保持刚性增长。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助于协调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气候安全保障水平,既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能源央企顺应能源发展大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机遇。随着绿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发展
清洁能源、降低
碳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电力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9.7%提高到16.6%,增幅是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2.1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22.5%提高到27%,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装机超过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稳居世界首位,核电在建规模全球第一,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推进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费总量特别是用电量还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电能替代加速推进,电力将承接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转移的能源消耗和
碳排放,服务全社会降碳脱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极大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能源央企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准确把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要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新征程上,能源央企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科学有序推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高度依赖进口,给能源供应安全带来挑战,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迅猛但占比仍然较低,实现能源转型、产业变革、科技支撑协同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能源央企必须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分阶段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确保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
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着力解决好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关系,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型电源向基础保障型和系统调节型电源转变,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面向未来,能源央企必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根本途径是实施再电气化,在能源生产侧实现“清洁替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满足未来用能需求;在能源消费侧实现“电能替代”,推动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以电为中心,以电力系统为
平台,以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为方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同时,要聚焦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将给电力系统平衡调节和灵活运行带来挑战,以及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广泛接入将根本性改变电力系统稳定特性、安全控制和生产模式的实际,加快构建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的新型电力系统,形成更加坚强的互联互通电网,促进各类发电资源多能互补、高效协同,源网荷储高度感知、智能互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能源央企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资央企围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创新协同,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特高压输电技术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建成了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大气田、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等标志性重大工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能源央企必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突破关键共性和前沿引领技术,提升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科技水平,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
坚决扛起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使命
中国华能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目前可控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1亿千瓦,发电量约占全国的1/10。新征程上,中国华能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坚决当好能源电力安全保供排头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满足人民群众用电需求是“国之大者”。面对当前电力负荷增加、煤炭供应缺口大、煤价高企的严峻性复杂性,中国华能坚决扛起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的政治责任,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克服煤价高企、机组启停频繁等不利影响,全部机组实现应开尽开、应发尽发,努力做好安全保供工作。中国华能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重要指示精神,抓好生产设备管理,服从电网调度,服务民生需求,确保机组关键时刻调得起、稳得住、发得足,在能源电力安全保供中切实发挥好“顶梁柱”作用。
大力实施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我国的清洁能源正在规模化快速发展,从补充化石能源供应的阶段,逐步进入到大范围增量替代、区域性存量替代的发展阶段。中国华能把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作为战略性任务,成立碳中和研究所,制定碳达峰工作方案、科技创新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在“三北”地区,以特高压送出通道起点为依托,着力布局有竞争力的风光火储输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绿色智慧综合能源基地——华能陇东综合能源基地6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配套200万千瓦调峰火电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在东部沿海省份,打造有质量有效益、基地型规模化,装备、标准、技术、工程、智慧运维一体化的海上风电发展带。“十三五”期间,总装机容量增加4000万千瓦,其中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增加近3000万千瓦,占比较“十二五”末提高7.7个百分点。中国华能将全力打造新能源、核电、水电三大支撑,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发展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建设多能互补大型综合能源基地。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择优发展气电、生物质及垃圾发电项目,探索地热、海洋能等能源商业新模式,丰富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
积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主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已成为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将对世界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中国华能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加大科技投入,整合优化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在世界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实现领先。成功攻克火电分散控制系统(DCS)等“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制出国内首台5兆瓦和7兆瓦(直驱型)国产化海上风电机组。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唯一国家示范项目——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正式投产。全力打造海上风电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原创技术策源地,牵头组建650℃高温材料、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等5个创新联合体。投运国内首家千万点秒级国产实时新能源数据平台——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系统。中国华能将按照“源头零碳替碳、过程减污降碳、终端捕碳固碳”的技术路径,大力实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重点推进大容量低成本海上风电、新一代光伏、自主核电、高海拔地区水电等低碳零碳技术攻关,持续提升火电清洁高效灵活技术水平,推动低成本低能耗
CCUS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强生物质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研究。
持续优化煤电清洁高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作为煤炭最清洁高效的利用方式,长期以来为保障我国安全稳定用电、降低经济社会发展成本作出了积极贡献,从2021年能源保供形势看,煤电以全国46.6%的装机贡献了60%的电量。作为能源安全供应的“压舱石”,煤电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将发挥兜底保供、调峰调频等重要作用。中国华能在煤电技术和管理方面持续引领行业进步,通过大力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与2017年底相比,公司供电煤耗下降6.11克/千瓦时、供热面积新增3.6亿平方米、灵活性机组改造容量新增1100万千瓦。实现公司两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垃圾耦合发电技术路线的规模化应用,日处理污泥能力8000吨。中国华能将积极发展电热汽水联供技术,推动煤电从燃煤为主向多元燃料转型,从发电为主向多元供应转型,从主力电源向兜底保供和辅助服务转型,在生态环境治理、保障区域供热、电网调频调峰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