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塑料污染贡献“中国方案”
“2020年,我国塑料制品年产量7603.2万吨,同比减少7.1%,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研究表明,81%的沿海地区受到了塑料碎片污染,甚至部分河流湖泊、土壤、鱼类、植物也受到了微塑料污染,严重威胁着百姓民生福祉。”首届生态塑料低碳循环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通过一组数据指出了我国解决塑料污染的紧迫性。
李景虹表示,塑料污染防治已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白色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已列入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2019年的重点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主持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意见》。“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积极发挥责任大国作用,减少新塑料原料使用量和降低塑料遗弃率,助力实现‘青山绿水’‘双碳’战略目标,为全球共同应对塑料污染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在论坛演讲中指出了塑料与环境污染直接的深层关系,“塑料材料本身并不等于污染物,塑料污染本质是塑料废弃导致的环境泄漏。应重视塑料废弃物的差异化管理,更聚焦于薄膜和异形塑料等环境泄漏率高、资源回收利用低的品种。与此同时,要科学识别减量、替代、重复使用、回收利用等治理措施的适用场景及优劣特性。”
温宗国认为,在提供相同服务功能时,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往往优于现有替代材料,开展禁限和替代措施需要更加谨慎。可降解塑料袋、可降解塑料吸管等制品成本远高于普通传统塑料,而且废弃后绝大多数通过环卫清运系统进到焚烧、填埋设施,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环境效益,反而增加了巨大的社会成本。生物可降解塑料应优先用于农业等直接产生环境泄漏的使用场景。
温宗国进一步指出:“塑料废弃物末端收集和回收利用是塑料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可以直接防止塑料废弃物泄漏到环境当中,是塑料污染治理应最先采取的措施。”
解决塑料污染,新材料是重要抓手之一,为此,中石化首席合成树脂专家教授乔金樑在发言中指出:“特殊聚合物的溶解再生,是我们开发原创聚合物的绝好机遇。但是,新聚合物起步产量会很低,没有规模效益,无法与传统产品竞争,需要政策扶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