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路径总结
农业农村的低碳之路
降强度、增效率
农业生产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的主要贡献者,据估计农业生产中释放的氧化亚氮和甲烷分别占人为排放量的81%和70%。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指出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途径主要包括降低强度、提高固碳、可再生能源抵扣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量或产品的排放强度。如采用水稻间歇灌溉控制甲烷、提高肥效降低氧化亚氮排放,以及改善动物健康和饲料消化率控制肠道甲烷,提高畜禽废弃物利用率和效率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等措施,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二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和草地固碳增汇能力。包括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人工种草和草畜平衡等,通过提升农田草地有机质可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转农田从
碳源到
碳汇。据专家估算,按照目前国际计量要求,不包括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我国农田和草地土壤固碳量分别为1.2和0.49亿吨二氧化碳。
三是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抵扣生产生活能源碳排放。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可生产生物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燃烧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抵扣生产生活使用的化石能源的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破局关键
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开展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领域,有助于推动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一是加快减排固碳技术的研发及示范验证。种植业方面:研发适用于针对小农户及合作社等不同主体的减排固碳技术装备,降低技术操作的复杂性及劳动力投入或生产成本;养殖业方面:提高饲料饲草质量,降低单位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优选成本效益高,经济适用的减排固碳技术,探索区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是制订专门政策和系列化标准。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颁布专门的气候变化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辅助减排固碳技术装备的推广及有效实施。
三是建立专业研究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开展系统的碳达峰碳中和理论、方法、技术和政策研究,形成针对农业农村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以评估减排、固碳与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潜力和成本,提出农业农村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技术路径。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环境、中国农业科学院、新浪财经、科技日报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