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嘉兴)氢能产业大会在嘉兴成功召开。百余位来自氢能领域的
专家学者、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示范应用企业产业代表出席了大会。本次大会以“持续优化区域产业生态 开启氢能合作新篇章”为主题,在分享全球氢能产业最新政策和技术趋势的同时,重点就加强区域氢能产业生态建设,加强产业链合作和政策协同,打造跨长三角地区氢走廊,推动嘉兴市氢能产业示范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在大会做了以“
碳中和的核心技术”为主题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倪沪平市长、郑院士、各位嘉宾,很高兴受邀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氢能的一些看法。
我主要想谈一下未来的氢,以什么样的载体被大众接受。首先一个大的形势之所以谈到氢能,就是因为今天风能、太阳能便宜了,可以制绿氢了,如果大家从煤制氢开始就没必要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太阳能风能确实便宜了。国内前段我在一个活动上和国电投的董事长钱智民在一起,他说国电投在四川甘孜州挂出来最便宜太阳能0.148一度电,给当地政府还交3分钱的资源税;另外前段华为的三个董事长之一郭平也是我的好朋友,请我去华为讲了一个关于能源的课,我才意识到华为现在也在做太阳能,他们要在沙特建1.3GW的太阳能电站,沙特因为资本成本很便宜,第二日照时间长,甚至能做到一度电1美分,那是7分钱一度电,那就比火电还便宜,便宜很多,记住这个世界上没人喜欢火电,大家建火电因为火电是最便宜的,但是目前这两个(风电、光伏发电)已经便宜了,但再便宜的问题是太阳能在浙江大概1000小时/年,我们8760小时/年,绝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太阳的,风能全中国不同城市不一样,平均也就2200小时,所以核心是在没风没太阳的时候怎么办。
储能电池靠手机小规模,靠手机、电脑、电动车没问题,但大规模储能到GW级的全世界最便宜就是抽水储电,抽水储电这个技术100年前就有了。所以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技术研究了100年,还没法和100年前的技术竞争,可能要换赛道,100年前的科学家工程师并不傻,别人已经投了1万亿研发了,今天再给你1个亿可能成功的概率也就是万分之一,当然科技界有特殊情况。
第二个,大家之所以谈氢能,因为风能太阳能建的再多上不了网,就是弃风弃光,上不了网的电,与其弃掉不如电解水制氢,这是氢能很大的一个推动力,但是尽管抽水储电很便宜,但是不能哪都建,有水坝的地方很便宜,没有的地方就很贵。
所以现在的问题,碳中和的核心是储能,而怎么储能呢,不管储水储电,电池或者压缩空气只能储几个小时,遇到一个两个礼拜连阴怎么办,遇到整个去年夏天像俄乌战争之前,欧洲的前天然气保障,因为欧洲建了一大批风厂,去年整个夏天好几个礼拜,北半球没有风,导致东北地区拉闸限电,那你短期的储能还有一个长期储能技术,怎么长期储能,氢气可能在这方面做一些贡献。谈氢能之前先谈一下电动车。
电动车一点都不稀有,110年前纽约、伦敦、巴黎大街上跑的电动车远远多于燃油车,因为110年前以爱迪生为首的人,说未来的汽车是电动车,以伏特为代表的是说未来的汽车是燃油车,但事实证明1920年之后,燃油车碾压电动车,直到今天全世界的电动车刚超过1%的占有率,中国的比例高一点。历史为什么这样发生呢,因为电动车铅酸电池在1859年发明,早于内燃机20多年的,有的铅酸电池接电动机今天高尔夫球场的车就有了,上面加一个沙发加一个车盘,就是110年前爱迪生开的电动车,为什么10年以后,到了1920年后这些车就销声匿迹了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先不预测未来,谈谈当时历史发展的科学道理在后面,两个原因:首先人类选了燃油车的最大原因是,液体是人类最佳的能源载体,对于汽车、轮船这些东西燃料重点问题不是太大,但是油箱不能无穷大,这张图告诉你,假设我们油箱全是1立方米,不同的能源能跑多少公里,氢气每立方米是最小的,只有3.2千瓦时,每公斤氢是最大的,但每立方米是最小的,所以要增加能量密度,必须把压力加高,这就是郑院士解决的问题,天然气只有10千瓦时/千米,铅酸电池1859年发明,人类花了上百年历史、上万亿的研发经费,今天最好的电池包括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每立方米也就是300-500千瓦时,怎么算这个体积。而液体是多少,拿太阳能、风能制的
绿色甲醇,是4300,汽油是8600,柴油是9600。
电池研究了100多年,现在离液体能源的零头都不到,300和8600的问题。第二人类为什么选液体做了能源的载体,因为液体路上可以管路输送、海上可以非常便宜的跨海输送,我2016年从
北京,原来我回国筹建国家能源集团
北京低碳研究院,因为当时不喜欢北京的雾霾,2016年我就到南科大,2016年5月1日到深圳,10月17日南科大氢能研究院成立,我当院长,我当时请的中国国际能源界的三个好朋友。一个是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当时中国工程院主管能源的副院长谢克昌院士、还有中国科学院主管能源的副院长李金海院士,当时我们搞了能源
论坛,上午三个大佬给了演讲,中午他们走了之后,下午我们有一个小型座谈会。我在会上开玩笑问大家,因为那次很长一段时间深圳的加油费是7块钱/升,,我说我们校门口的加油站,加的油7块钱/升是从休斯敦的炼油厂拉到深圳,你猜一下,这7块钱里面有多少钱是运费,有的人想从休斯敦拉国家很远,大概5块有的人一半大概3.5块当时最便宜猜到1块钱,我说7分钱不到,我一说7分钱,在场没有一个人相信,我说不着急30秒你就理解,为什么7分钱。一旦转成液体,在休斯敦装船的时候,管子一接,就流到船里面了,不要人工,一旦转成液体,到了盐田港,管子一接,上面有一个大罐,泵一打不要人工的,炉上耗的就是船的油钱和折旧费,一条大船是30万吨,按汽油的比重是4亿升,4亿升如果1升一毛钱就是4000万,我跑一趟油钱根本用不了4000万,这个也是为什么人类有石油就那么几个地方,但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开车的最根本原因,不管哪发现油田。一条管线输到最近的码头,从任何一个码头拉倒另外一个码头的液体的运输,每升超不过7分钱。
其实我们在石油公司,我1992年在美孚,石油公司我们叫两美分一加仑,这样算只有4分钱,通货膨胀再算一下,大概7分钱左右,超不过7分钱,这就是人类为什么选择液体作为能源载体的最根本原因。
为什么能源载体很重要,什么做氢的液体载体,能源载体4个判据。第一每立方米的体积能量密度必须很大,第二路上可以管路输送,其次可以非常便宜跨海输送;第三可以长期储存,茅台酒把盖子拧紧存50年没问题,而且海南岛夏天去哪,整个一个岛一个夏天拉一船就够了,如果拉氢气拉电池今天跑就来不及,所以能源载体四个判据很重要。这是第一个因素,为什么人类选了液体。
第二为什么人类第一条流水线是福特流水线呢,是因为内燃机造一台很贵,一图纸定型之后,一条流水线一年生产100万台,每台成本今天最好的奔驰发动机超不过2300美金,今天的特斯拉电池的2万美金以上,按今天的
价格。这也是为什么1913年福特流水线发明之后,当时的美国汽车从4700美元降多360美金的最根本原因。每个电池要这么多公斤的汽车,电动车这么多公斤的铜、锂、镍、锰、钴,这么多公斤石墨,这是2018年我写的一篇关于中国
新能源战略再思考的文章,假设电动车我只是从电动预想的发展必然导致各种金属
价格的飞涨,因为我干了一辈子催化,我搞催化反应工程,我们追踪了40年全世界所有的贵金属的期货,贵金属就是因为比较稀有,这个世界谁不想多产点金子,问题是产不了那么多,产出来有成本在这,否则产几万公斤就发了。
所以有一些金属不是现在想产多少就产出来的,所以电动车这部分,其实电动车是很好的技术,我非常喜欢电动车,但是我提出电动车发展的四个同步,第一电动车的发展必须要和电网的清洁化同步,假如电网是67%,是火电发力,表面是电开车,实际上煤开车,煤开车干净还是太阳能制成的液体干净,不用算都时间,第二电动车的发展,必须跟材料的供应程度同步,不能说电动车产量上去了,结果材料供应跟不上,结果所有的金属价格大概上个礼拜,碳酸锂超过60万了;第三电动车的发展必须和电池的回收技术同步发展,现在电池可以回收,但是相对来讲,回收的环保成本比较高,回收公司的利润并不高,否则就可以产生另外一个宁德时代,我认为回收这部分大有文章可做。
因为电动车的发展中,氢能就引起大家高度关注,氢能确实前途无量,氢能燃料电池是好技术,因为燃料电池是人类第一次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80度下发电,水的沸点100度,我要保持常压接近沸点,但是没到沸点的时候。人类到目前为主,所有的动力是靠燃烧产生的,不管是烧天然气、汽油、柴油还是航油,都是烧油、烧船油,燃烧的温度100多度,你给大气散热多,效率就降,80度发电比1000度的发电,内燃机的效率2-3倍,这是氢能发展的最根据的科学道理。
第二中国石油不够,氢能有各种各样的来源,氢的制取可以从各种渠道来,可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第三排放就是水蒸气;第四燃料电池和内燃机一样,如果量产了成本可以降低,可以通过流水线做,也需要一点贵金属,但是近年的研发对贵金属的量越来越少,最好的一点是因为贵金属可以回收,它的回收和汽车尾气差不多,所以放点铂在车里面,放10年相当于买一个金戒指,买大的算是放里面10年,它的价值还在,一回收价值还在,消费者只是卖进10年的利息,好一点可以通过通货膨胀可以赚钱,这都是回收技术比较成熟,这都是燃料电池的优势。未来大有前途。
但是我2003年就是国际氢能协会的(英文),我2002-2004连着三年做全美的燃料电池分会的主席,美国包括日本欧洲在燃料电池砸了几百亿美金了,但是为什么到疫情前美国只买了150辆燃料电池,没有起来呢,没有起来,主要原因回到一个能源的载体,因为气态的氢,不像液体一样,适合于做人类的能源载体,因为我能源载体首先要体积能量密度最大,氢气是体积能量密度最小的,所以需要郑院士他们高压容器压缩起来,第二,氢气是元素周期最小的分子,最小的分子就意味着总容易泄漏,郑院士刚刚讲了包括从刚才都可以扩散进行产生一些问题,而一旦泄漏以后,露天问题不大,我们做过实验,漏天开这个车没什么问题,我们有实验用超强的步枪,一枪把碳纤维罐——那个罐普通步枪打不透——打完之后一条火龙冲上天,驾驶员有足够时间逃逸是安全的。
但是氢气最害怕在封闭空间,封闭空间是爆炸范围最宽的气体,40-70%在常压下,而且一旦达到这个浓度范围,点燃的能量很低,有的时候开玩笑就说,将来一根针在地上产生的火花就足以点燃。而北上广深我们大部分的,因为美国很多停车场是露天的,包括是高架头是通风的,而我们像北上广深、杭州这带,尤其深圳我们基本上大部分车是地下车库,是封闭空间,在封闭空间里,一旦泄漏就有安全性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加氢站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所以最后氢气没有发展起来是鸡和蛋,蛋和鸡的问题,加氢站的安全成本太高。
在露天没有问题,公共汽车、出租车不需要进入地下车库都没有问题,在矿车码头这些足够的市场做,船上用,只要在人口稀少的地方,但核心是进封闭空间有它的挑战。但是这个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我认为氢气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就是鸡和蛋、蛋和鸡,怎么作为特殊的军方应用的设备都没问题,这个市场也足够大,足以让现在中国氢能公司有足够的市场做,但要变成人人都用的公共原料,这个可能,尤其是进入地下车库哪都要停这个要谨慎,我刚才讲了,能不能把氢气作为一个液体的载体,储存下来,液体是人类最好的能源载体。为什么搞氢。
刚才提了,因为西部发了风能太阳能,结果上不了网,与其废掉电解水制氢,然后把氧气就排空了,电解水制氢不想产氧都没办法,氢气拉到东部来开车放水蒸气,故事讲得很好,但是遗憾的是,在高压管线没有建设成之前,前氢气是很难远距离输送的,今天我们国内的标准是200大气压的汽车,钢瓶很重,整个大钢瓶,车49吨重的卡车,要用250公斤的氢,是想拉350公斤,但到了地方只能现在250公斤,那是不可能的拉大柴油卡车,49吨重,从内蒙古拉绿氢拉过来,都跑到嘉兴了,路上耗的柴油能量比拉的氢还多,远距离输送还要靠管线,但遗憾的是国家的管线规划还没开始,国家正在研究,在每年这个之前,氢气很难用,怎么办呢,我原来做煤质甲醇,做甲醇就是两摩尔氢加一摩尔氧化碳,氢气电解水可以制氢,一氧化碳很便宜,很贵的是氧,是醇氧,电解水把氧就排空多可惜,煤质甲醇厂每吨甲醇要放3.5吨的二氧化碳,但3.5吨二氧化碳里面,有2.1吨是氧气厂产生的,就是要把空气冷凝到零下100多度,把氮气变液体让氧气出来。为什么要存氧,带着氮气后面合成太大,另外有时候汽化点不着,为什么要存氧,什么叫汽化,氧气放多了就烧成二氧化碳水了,少放点氧放一半氧,温度控制在1000度,所有的
碳源不管是煤还是生物制、城市垃圾,就生成氢气和氧化碳,再把电解水制的氢通过以甲醇合成,二氧化碳也可以做只是比较贵,二氧化碳加氢要生产一摩尔的水。所以比一氧化碳做价格贵一倍。
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了便宜的风能、太阳能,有足够的绿氢、绿氧,绿氢、绿氧制成绿色的甲醇,只是氢的液体载体,我有了这个绿色的液体,我就是内燃机开车都是绿色的,更何况用甲醇制氢燃料电池开,效率就更高了,这是我们觉得认为今后,解决中国碳中和,解决中国石油不够的很重要的战略路径。
有一些人说,这个甲醇里面还有碳,不能实现碳中和,记住二氧化碳这个分子太多不行,没有你我也活不了,我们呼吸的氧气,吃的食品都是二氧化碳做的,煤质甲醇是四摩尔碳,只有一摩尔碳转到甲醇里面,三摩尔排空,而绿电制甲醇的,没一摩尔碳都进去,理论上减碳75%,如果减碳75%,剩下25%的碳是人类必须要的碳,所以即使绿电和煤质的甲醇也是绿色甲醇,因为这个世界追求零碳是科学的。没有25%的碳你我都活不了,这个很清楚。
很多甲醇还有碳,如果能减碳25%,剩下这些碳是大自然必须循环的,所有的植物生长、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我们呼吸的氧气也需要二氧化碳,只要是氢气和氧气都是绿电制的,剩下这点碳人是人类必须的碳。
因为中国的煤质甲醇很便宜,早一些年,李书福为了解决中国石油不够,就开发甲醇汽车,现在贵阳1.7万辆的甲醇车和出租公共汽车已经开了10年没有出任何问题,刚开始几年有点问题,现在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包括M100的甲醇重卡,这个是内燃机的重卡,很便宜,两多月前,吉利的第一辆,醇电混合下线,李书福请我做了演讲,这个新车才卖12.8万,每年可以比汽油车省6万块钱燃料费,在贵阳那个地方一年省6万块钱,就相当可观了对司机来讲,而我现在,贵阳已经有67座汽油站改甲醇站,汽油站改甲醇站非常便宜了,现在有24个枪,先进5年就2个枪就行了,几万块钱就干下来,但是你甲醇车再便宜,如果让煤质甲醇碳中和来了之后,一吨甲醇放3.5吨二氧化碳,这个甲醇车就无源资水了,正在他郁闷的时候,我们提出了绿色甲醇的战略路线,我们把文章专利报了、文章写了我去找他,聊了一个上午,说最近我们在干一个示范工厂,就做绿色甲醇。
绿色甲醇第一可以再内燃机里用,这个目前来讲的话,我这个绿色甲醇如果给2毛钱的绿电,比70美金一桶的石油生产的柴油便宜,假设燃油现在远远高于75,即使75每季交的柴油跑多少公里,甲醇跑多少公里,一季交70美金的柴油是221,煤质甲醇很便宜121,我绿色甲醇比121会变到175但是比221会便宜,
碳税来了,煤从120亿增加到24了比柴油贵柴油从221降到282了,但绿色甲醇从175可以降到114,如果我们有中国足够的绿电,足够的风能、太阳能,我能制出一个比今天70美金的石油都便宜的,我们进口石油干嘛,美金和黄金早就脱钩,今天支撑美金的就是石油美金。中国的太阳能、风能是全世界最便宜了,有的便宜的风能、太阳能加上绿色甲醇技术就可以不用再进口石油。
另外一点,我现在想方设法解决电动车的痛点,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都是好技术,电动车的第一个痛点电池要是,纯电动材料要大,现在电池每个材料都那么贵,尤其镍前段变成“妖镍”,能不能坚持放小一点,第二一到冬天前一段吉林,一到冬天就趴窝,我在北京,全世界75%的经济体是有冬天的地方,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莫斯科、北京等等,这些都是有寒冷的冬天的,不能说一个技术只有夏天可以用,我在北京坐电动车,到大冬天穿着大靴子、棉大衣不敢不开暖气,我问司机为什么不敢,他说我不开暖气几个小时都没电了,开暖气我挣不了多少钱,哪一个技术如果这个世界80%的经济都不能用,怎么解决冬天的问题。第三要纯电动必须有快充,因为没电了,没有快充站不能等十几个小时,快充再快也得将近半个小时左右,加油站现在450辆车,一般标准的中石化加油站一天服务450辆车,每辆车进行3分钟,半小时占地面积就是10倍了,发上广深,慢充站可以建到任何一个地方,快充就要集中管理了,因为电网要更新,老旧小区安一个快充马上就烧掉,电网要更新,地价也是问题,很多地方地价问题建到郊区利用率很低,杂草丛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不能解决,有办法,醇电混合,我把电池,平时上下班200公里够了,电池放到1/3,这样我的成本就减掉2/3,但是我车上永远装50升甲醇,和一个小型的甲醇增程器,这样就可以慢充了,可以选晚上电最便宜的时候充,电网也不需要大规模给更新了,一个慢充几百块钱,比如从嘉兴到温州,没问题,只要路上有甲醇站,边开车边充电,没问题。
而且冬天我有装5升甲醇,甲醇发电机的余热永远让电池保持在最佳温度,冬天的问题也解决了,这样就不需要快充站了,慢充站可以建到每个家,每天晚上总有停车的地,在地下车库里面几百块钱一个,而且可以选电网最便宜的时候加,我们在替电动车解决痛点,材料费不要太高,快充站别建了,冬天的问题也解决了。
今天我们做氢能,未来如果燃料电池的技术真正降低很多,我个人现在觉得,燃料电池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问题不是很大。核心要让氢能大发展要解决氢的储、运问题,两个问题今后加氢站,不要拉49吨重的卡车,拉250氢到处跑了,就拉着液体的甲醇或者是氯胺也可以,直接制氢就可以,制氢再加,就是平时载体就是绿色的液体载体,也是太阳能制,未来对一些大型卡车或者船上,可以在车上甲醇和水反应制氢,氢推燃料电池,1升甲醇和水反应可以制143克的氢,即使把1升氢气冷凝到253度,273度是不可能的是绝对零度,253度是不那么容易做到的,即使做到也只有72克氢,我1升甲醇可以和水产液氢的2倍。这样未来可以这样做。
因为氢能前几年突然很热,全国搞了30多个氢能产业园,科技部当时一个党组成员,在疫情前不久,听说我2003年就在国际氢能协会,打一个电话给我说刘科我要调研一下,我说来吧,带了几个专家,到我们这调研了一下,后来我们晚上一起交流。后来我以为写了一个报告结果。2019年,写了科技日报,头版头条,刘科院士甲醇经济与氢燃料电池,我推动的是甲醇氢能,甲醇或者氯胺作为氢能载体,这样尽快解决氢能的痛点,这样让氢能产业大量发展起来,对每个燃料电池的供应商都是好事,否则就永远既是鸡和蛋,蛋和鸡的问题。
为什么我说可以这样做,全世界第一辆汽油再现转化的制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将近20年前,壳牌和联合技术等跨国公司,100多个博士,花了上亿美金干成的,汽油在线转化制氢都能干,甲醇在线转化制氢转化比汽油容易多,因为第一汽油转化要850度,甲醇350度不到,第二汽油里面有硫,甲醇里面没有硫非常容易,这是我自己认为未来氢能的战略路线,这也为什么今年国家的氢能规划出来以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节目把我请到北京去,我就谈了我的观点,氢能大有前景,但是氢能需要一个好的能源载体,这个好的能源载体,就是绿色甲醇,氯胺也可以用。
这样我就觉得今后未来一套基础设施,可以供三代汽车,我觉得未来嘉兴要做,可以考虑用海上风能太阳能制绿色液体,因为我不认为人类会把已经建成的几十万亿液体基础设施仍掉,建那么多的充电装快充站,正确的方式既不现实也不科学也不经济,正确的方式是慢慢让绿色氢的液体载体,建入各个加油站。假如今年是24个枪,这5年2个枪,其他都是汽油枪,再过10年可能4个绿色液体枪,再过4年可能6个,这就给人类的基础设施,一个缓慢的渐进,不是鸡和蛋,蛋和鸡的,0和1、1和0的问题。这个很重要。因为人类不可能把几十万亿的液体仍掉,再劳命伤财,在特殊地方建加氢站,特殊的场景足够用,但是大规模使用,我觉得今后,燃料电池大有可为,但是氢的载体是什么,我觉得今后。
一代液体设施供三代机,内燃机、混合动力、燃料电池都可以用,未来的能源肯定是百花齐放,但是最后市场会选择最便宜的路径。氨也可以用,第一氨是一个大气压,地下车库一旦泄漏人就会堵死跑不动。所以地下车库不要用氨,第二人口密集、味道特别敏感的地方不要用氨,我们在美国20年前实验都了,一泄漏味道很刺鼻,消费者不接受,但是码头、矿车、矿山、可以用,没问题,当时可能人比较稀少,会闻到一点味道,就像在化肥厂工作的工人,告诉他闻到这点味道对身体没什么坏处,氨含氢量比甲醇高17%,甲醇只有12.5%,1吨甲醇可以12.5,50吨就拿6吨的氢了,现在气体氢是250公斤,这就是这个差别,日常人力的液体总是要到处用,从加油站、码头、管线到各个站点运输,这个应该用液体做,不管怎样有10个大气压,随时释放氢都很容易,在适合的场景也作为氢的载体,氢的载体解决了,氢能就可以大发展。
最后,其实很多国内烧甲醇车的说甲醇车没劲,那么因为当时车就是汽油设计的,光把汽油换成甲醇当然没劲了,其实全世界最好的F4跑车,其实烧了100%甲醇,这个公司和我合作了20年了,跑车为什么用甲醇,其实甲醇分子里面有氧,它的燃烧速度是柴油的好几倍,一脚踩下去,窜出去的速度比柴油还好。另外甲醇烧很干净,我经常研究这个到赛车场,看两个小时赛车,柴油赛车一出来,鼻孔都是黑的,就像吃火锅,拿究竟吃火锅没问题,试试拿柴油火锅,10分钟把大家熏住了,一个道理。现在无人机不能直接烧柴油,用甲醇没问题,我们现在无人机制样机做出来了,全世界轮船将近100套大船做出来了,轮船今后用甲醇肯定是最建议的,轮船将来也可以用氨,如果气味不太敏感,甲醇烧几个月机器和新的似的,全世界像嘉兴、长三角这些港口城市,全世界港口城市治理的污染都自欺欺人,船到20海里拿电拖,我经常讲,20海里,如果海风往外海刮不拖也没事,海风往内陆挂拖也没用,真正的是把脏的柴油换成绿色的甲醇,最近工信部已经批准了,鼓励用绿色甲醇,你想3000块钱/吨脏的柴油都可以有甲醇有经济型,有什么理由不能取代一吨9000块钱的柴油呢,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今后我们做了各种分析,对船运来讲绿色甲醇肯定排放最低的。最后,甲醇不光可以在车上用,可以分布式发电,这个是我们在广州有42个基站,3订的5G基站,因为5G基站三顶(音)10千瓦,要拉一个电过去,高压变低压,交流变直很贵了,5G10千瓦,4G才3000万,10千瓦一个小时10度电,1块钱1度才10块钱,投的电费都赚不回来。不要拉电了,山顶上站基站的地方,路都修好了,开始大家定期,后来工人很简单,搞一个PVC管子,到半山腰管子一打上去,底下一个大罐,只要甲醇和水供上去,源源不断供电,这样就甲醇和水制氢发电,而且非常稳定,分布式供电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效率就高了。
今天是煤炭经济,煤炭经济在阿尔多斯有一个电厂,发电效率是40%多,在输到北上广深嘉兴这些地方,路上损失10%,总共就36%,因为电可以输,热输不过来,输过来就冷了,所以总共利润效率就是36%,试想另外一个场景,我们在阿尔多斯西部有煤炭的地方,沙漠的地方风能、太阳能,而且中国的煤炭在那里,一旦转成绿色甲醇了,绿色甲醇管子就可以过来了,中国西气东输的管线已经有了,这个管线建最大的成本是征地,老百姓让你过他的地,你在大管子边上绑一跟小管子,就很便宜了,甲醇每立方米是4300千瓦时,天然气只有10千瓦时,我比你西气东输多的管线绑一根,而且甲醇零下65度不结冰,就一跟裸管过来了,而且西部1500米海拔自动流到北上广深,流过来之后既可以开车又可以发电,家门口发电有一个好处,甲醇和水制氢350度,这个350度余热,如果放在阿尔多斯是沸热,放到家门口冬天在北京可以给你供暖,夏天一个热泵就可以制冷,综合能效就可以大大提高,就可以让
碳排放降到很低很低。
这个是我们在推进的事,这部分我们昨天倪市长说要搞论坛,我和宋志平(中国建材董事长)我们在打造中国创新创业50人论坛,中国创新的50个人,包括未来推动氢能企业家,我们定期在不同地方举行50人论坛,推进整个能源界和碳中和的创新。最后大家把燃料电池事做好,让燃料继续下降,这样有一个好的载体,氢能大有前景。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