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对碳中和的影响路径
现有的地缘政治决定一国对碳中和的基本立场。主要化石燃料大国普遍抵制脱碳,例如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在口头上支持碳中和,但实际行动并不如人意。欧盟在全球变暖中损失巨大,其化石燃料储备也远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因此致力于成为全球气候领袖。中国和印度则动机复杂,一方面,它们严重依赖石油天然气进口,而且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人口稠密);另一方面,它们拥有大量国内煤炭储量,存在特定利益集团动摇脱碳决心。
未来十年的地缘政治决定能源可否转型或以多快的速度转型。这里我们引用Andreas Goldthau在Nature期刊提出的四个情景假设,见图表2。俄乌冲突和欧盟能源危机背景下,我们认为地缘政治正在向情景二和三发展靠拢。
(1)“绿色大交易”假设:全球对于气候变化行动达成共识,协调一致的政策、合作与资金推动了全球脱碳。在此情景下,绿色全球化浪潮使所有国家都能分享脱碳的收益;石油国家也得到补偿,顺利过渡到可持续经济。结果是气候和安全的双赢,地缘政治摩擦很低。
(2)“技术突破”假设:中美两国在清洁技术规模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国家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清洁技术冷战”或将出现:世界分裂为两个阵营,地区集团得以强化。部分地区紧张局势加剧,化石燃料生产商必须迅速适应需求下降。可再生能源竞赛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但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被排除在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肮脏的民族主义”假设:国家优先政策强调自给自足,更青睐国内能源而非进口能源,这同时推动了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此情景下,各国将本国产业圈起来,零和博弈的回归阻碍了全球经济发展与脱碳进程,权力竞争使联合国边缘化,多边机构遭到破坏。
(4)“敷衍了事”假设:各国政策一切照旧,缺乏合作。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升,但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能源转型的速度无法缓解气候变化,同时使得化石燃料出口国因国库空虚引发政治动荡。在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推动下,各国追求不同的能源战略,现有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失衡加剧,能源不平等愈演愈烈。
容易被忽视的第三条路径:改变二氧化碳排放。地缘政治风险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复杂的影响,作用方向尚难预测。能源安全等地缘政治事件可能导致能源独立或可再生能源的扩张,从而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考虑到区域之间的紧张关系,贸易争端和军事活动影响经济生产,从而改变二氧化碳排放。根据Muhammad Anser等人研究成果,金砖国家的地缘政治每增加1%会使二氧化碳排放增加13%。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