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共青团引领青年建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共青团引领青年建功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首先应该从共青团的组织功能特性和青年的特点来进行理论建构。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总体布局中,共青团对于广大青年的引领任务主要是在其业务活动范围内的价值引领、组织动员、宣传教育和团建等工作,并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形成有效分工、协同推进的多元共治格局。当代青年越来越趋向网络化、数字化的生活学习方式,青年对气候变化认知和行动力也存在区域差异、中西差异、年龄和职业差异等鲜明特点。对此,我们应从培养青年气候意识,大幅提升青年行动力的基本价值目标出发,对共青团引领青年建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职能定位、活动范围、理论基础等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形成具有鲜明青年特色、涵盖不同青年群体的理论指南。
另一方面,从理论到实践,共青团引领青年建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应该从非常态化、松散化走向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体系建构。该体系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一是建立健全共青团引领青年建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组织动员体系。在团系统内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将该项工作纳入中央及各地的“双碳”工作、青年工作计划中,制订青年全方位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行动计划。具体主要包括青年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的人才培育计划、科研项目支持计划,建立青年气候变化智库等机构,培养我国气候变化治理的青年骨干人才,充分发挥青年气候活动骨干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组织动员力、宣传力。二是将青年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爱国卫生运动等青年志愿者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的组织动员力,构建团员青年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路径。三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建立健全青年气候变化教育体系中的先锋队作用。青年气候变化教育是提升青年气候认知和气候变化行动力的主要载体。我们可以推动共青团与教育、生态环境等部门密切协同,共同构建我国青年气候变化教育的组织管理和保障制度,对各类学校组织保障气候变化教育进行细化规定,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构建适合自身实际的气候变化教育体系,并依托各类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环境教育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与有关职能部门、学校和有关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创建一批青年气候变化教育实践基地。
(作者: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刘志坚)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