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科学与中国”20周年重庆科普报告会暨第六期重庆市领导干部科技讲堂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分享了对实现
碳中和基本路径的思考。
金之钧指出,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艰巨性。中国提出用30年时间达到碳中和,意味着每年需减碳3亿吨以上。这种情况下,要稳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其路径极其重要。
金之钧团队提出“两个轮子驱动,两大领域发力,一个核心抓手”的基本路径。两个轮子驱动是指,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金之钧表示,政府的导向作用在起步阶段非常重要,但也要认识到这是一把“双刃剑”。减碳需实事求是,防止一刀切、层层加码。而从长远来看,一定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避免出现煤炭“一吨难求”的情况。
两大领域发力指减碳和消纳领域。减碳方面,一是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
清洁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结构比例。二是调整钢铁、建筑、交通等工业领域结构,改造工业流程,实现再电气化。消纳方面,应着力进行陆地生态系统现状与潜力分析、海洋生态系统与潜力分析,发展
CCUS/
CCS技术、二氧化碳直接利用技术等。
一个核心抓手指碳定价、
碳交易与
碳税。世界银行2020年数据显示,全球已有61项碳定价机制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中,其中31项属于
碳排放交易体系,30项属于
碳税,共覆盖约12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约22%。2021年,随着生态环境部印发的《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启动实施,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全面启动。
金之钧表示,碳中和路径设计应处理好五大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安全与碳中和的关系,把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二是要处理好国家层面的减排目标与各省市、企业减排目标以及路线图的关系,积极做好在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三是要处理好传统化石能源公司和
新能源公司之间的关系,在国家层面重视行业之间的平衡性与协同性;四是要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着眼长期,着手近期,积极培育颠覆性技术;五是处理好中国与全球的关系,既要顺应或引领时代潮流,又要防止被国外制约能源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