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国新闻社国是
论坛与能源基金会举办“加速构建面向双碳目标的现代能源体系,寻求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根本出路”专题研讨会,与会
专家围绕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守住能源安全底线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是富煤国家,煤炭仍是“压舱石”,端稳能源饭碗,煤炭起着关键的作用。邹骥直言:“依据中国当下富煤、少油、缺气、多可再生资源的国情,在当下要依靠煤炭,又要逐步低碳化,是对我们智慧的一个重要考验。转型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可能要历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四十年的过程。”
谈及中国如何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强调能源独立性的重要性。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通常被形容为“富煤、缺油、少气”,在他看来还应加上“足能”二字,这为中国将能源安全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提供了底气。吴吟表示,相关产业可以支撑可再生资源发展,支撑中国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表示,考虑到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和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环境,我国需要重新审视“控煤、稳油、增气、扩大
新能源”能源战略的安全风险。为应对油气进口风险,能源安全必须立足“国内为主”。从长期视角来看,构建以
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长治久安之策。
“一方面,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这在当前形势下将给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带来隐忧;另一方面,中国现有能源还不足以支撑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因为化石能源储量是一个常数。”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经济专委会主任戴彦德认为,能源安全观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而
碳中和既能解决当前又能解决长远能源安全问题。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总规划师严秉忠说,中国要成为能源强国,首先要实现能源独立。就目前中国的能源资源条件来说,能源独立就需要发展可再生资源。严秉忠认为,“十四五”可再生资源发展任务要从四方面着手推进:一是区域布局优化发展,二是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三是示范工程引领发展,四是行动计划落实发展。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部主任李竹表示,新能源有明显的环境价值,没有
碳排放和污染,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体现出新能源的环境价值,支持新能源发展。针对能源经济方面的挑战,李竹认为,最重要是要通过建立电力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去配置资源,提高效率,从而尽可能以较低成本或者比较合理成本,实现能源低碳转型。
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看来,大力发展
清洁能源有助于提升中国能源安全。高纪凡建议从四个方面努力:第一,大力发展光伏。第二,大力发展储能和电动车。第三,加快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第四,推动能源数字化。高纪凡认为,能源数字化可把太阳能、储能等电力能源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相结合,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智能的能源体系。
“风和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制造大国,也是风电制造产业大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