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经济市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市场活力也在稳步提升。面临着外部的经济压力与内部疫情的冲击,中国资本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并且,从今年以来,虽然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
立足近期,“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情况。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沪深股市市值达91.6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
托管面值达18.7万亿元,商品期货交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资本市场总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经济市场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之下,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作为独家学术支持、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作为支持机构的第五届【界面资本
论坛】夏季云峰会于2022年6月30日在线上成功举办。此次云峰会围绕“创造可持续价值”这一主题,合力探索提高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展现资本市场的韧性与活力。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零
碳金融事业群副总监、高级咨询师邓璐璐出席峰会并发表《“双碳”目标下的全新机遇与共同责任》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机遇在哪?资金往哪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今天要谈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机遇在哪?或者说,资金往哪去?我本人自从毕业参与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与双碳、应对气候变化和
绿色金融领域相关的政策咨询和企业咨询工作,最早的时候我主要做
碳交易、碳金融相关咨询服务,所以与高碳、高排放企业有很多交流。
我们都知道双碳这个话题被大家热议是缘起于2019年底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做出的郑重宣示,我们通常称30 60目标。截至目前,已发表了超过50次关于双碳的重要讲话,不断重申、并且持续深化我国碳达峰目标和
碳中和愿景的内涵,明确我国“双碳”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企业就会来问我们,这个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那我们认为呢,双碳其实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策,无论如何,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双碳政策的影响,甚至不只是政策和监管,我们的上市公司、出口型企业、跨国企业,现在都会面临海外投资者、包括供应链上游企业关于
碳减排、信息披露、ESG等等要求。所以挑战即机遇、机遇也是挑战。这个观点我认为对产业也是同样适用的。
从政策导向来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正在加快建立,截至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已经出台,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各个主要部门也纷纷出台双碳政策,指导各行各业开展具体工作。顶层设计文件均把“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途径和主要任务,这也必将带来投资结构的转变,推动全产业经济的变革。
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数据。首先是
新能源发电行业,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传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开采行业的投资将会逐步下滑,为风电、光伏、锂电、氢能、智能电网、储能和工业设备电动化等领域带来增长空间。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研究数据,在净零排放的目标下,2030年前全球每年新增的风、光装机达到630 GW和390 GW,约是2020年增量的4倍,这相当于每天都要安装一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园。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也发布研究称,为达到巴黎协定目标,到2030年全球能源转型所需投资达5.7亿美元/年。
从国内情况来看,根据国家能源十四五规划,2025年
清洁能源装机将成为主导电源,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2025-2030年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
清洁能源满足。截止今年4月份,我国多个省份公布了“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风电、光伏合计新增装机目标近600GW。同时,我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在全球也是具有竞争力的,例如风电风机零部件、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前景十分广阔。此外,随着风电、工业电机等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增长,稀土产业将会进一步发展。
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美国加州、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荷兰等国家均提出全面禁售燃油车的目标,我国当前也正在研究制订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双积分”政策等,推动降低传统燃油车在新车产销量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20%,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6420万辆,全面带动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25年预计锂电池需求是当前的4-5倍,锂资源的供应量有限,将会导致锂价上涨。
三是
新基建。
新基建重点之一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根据预测,未来10年我国的充电桩存在6200万台的缺口,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投资规模达0.84万亿元,年均投资约1000亿元。新基建的另一个重点,是特高压中国能源中心,包括风光大基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电力需求中心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及东南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所以对长距离电力运输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一些研究数据显示,国家电网年均投资将达1000亿元。
此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深度融合,也会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从技术层面看来,随着成本降低、技术进步、政策激励,
CCUS等零碳技术的在2025年产值规模可能会超过200亿元/年,到2050年会超过3300亿元/年。
资金从哪来?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通过刚才这一组数据的分享,可以看到,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产业转型是需要大规模资金支持的,这也是今天我想分享的第二个话题,资金从哪来?
我们都知道,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根据清华大学相关研究,我国实现1.5°温控目标的转型路径在未来三十年需要累计新增低碳能源供应投资约总计达174万亿元,包括工业、建筑、交通等部门中与低碳能源相关的投资需求,超过每年GDP的2.5%。根据央行绿金委相关研究,如果根据《绿色产业目录》相匹配的更宽的口径估算,未来三十年,目录确定的211个领域将产生487万亿元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
从资金的供给端来看,据中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0年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达11.95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直接及间接投向碳减排项目的贷款余额是8.08万亿元,占整个绿色贷款余额的67.6%。同时,至2021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累计发行的
绿色债券规模达1.6万亿;我国含ESG主题概念类基金和使用ESG投资策略构成投资组合的基金约270多只,存续规模约3000亿元。去年11月,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向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在此基础上,国家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然而从实际情况上看,目前我国双碳资金的缺口还是很大的,特别是针对钢铁、煤电等传统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活动,鉴于目前绿色产业的定义,很多金融机构不敢轻易给这类低碳转型项目、企业和转型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据测算,双碳资金的缺口未来还会越来越大,2030年以前平均每年气候投融资缺口约0.54万亿元,而2030年后平均每年气候投融资缺口超过1.3万亿元。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缺口呢?
那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通过了解企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的诉求,我们发现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绿色投资标的识别难,二是碳减排效益核算难。在实际操作中,这两项工作的专业门槛高、环境影响和碳减排数据难以获取,导致投资者很难快速、高效、精准的识别绿色项目、绿色企业和绿色经济活动,也加大了监管部门开展针对绿色金融统计、监管和扶持工作的难度。
我们把这个问题拆解一下,发现其实就是两个关键:数据和工具。一是需要种类齐全、量级准确的碳数据。从数据来源来看,既需要金融机构自身的碳数据,以用于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又需要金融机构投融资客户的碳数据,以用于环境信息披露和合格银行申请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从数据范围来看,不仅包含金融机构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排放,还包含金融机构范围三的排放,尤其是金融机构运营和投融资范围三的排放。从数据精度来看,虽然目前处于自愿披露阶段,对碳数据精度要求尚未提高,但从中长期来看,金融机构制定碳中和路线图,以及开展气候风险分析和压力测试,必然需要高精度、细颗粒的碳数据。
二是需要管理海量碳数据的信息能力。金融机构客户数量众多,碳数据的采集、核算、验证、分析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人力。碳数据的核算、验证专业性较强,排放源识别、
碳排放因子选择等均需要丰富的碳核算实际操作经验才能更加合理。
如何践行企业责任?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那么如何提供有效的数据来源和高效的应用工具?讲到这,我想引出今天分享的第三个话题,如何践行企业责任。
自从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们的大型央企、国企、包括一些跨国企业、出口型民营企业也是在积极的践行碳减排责任。截止目前,已经有几十家企业通过发布碳中和白皮书或其他方式,明确宣布企业的碳中和目标和路线图。包括范围1和范围2的碳中和目标,甚至是范围3的、全产业链碳中和的目标,以及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目前等等。充分彰显了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从实现路径上看,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三类,一是降低能源消耗,二是提高电气化水平,三是采取碳抵消策略。其中,生产型企业更侧重于通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现碳中和,电力生产企业、电网企业致力于电力系统的绿色化实现碳中和,科技型企业则致力于应用科技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盟浪是一家对可持续发展价值进行量化评估的金融科技企业,我们是希望利用科技的手段,为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提供科技赋能的“数据+工具+方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了帮助金融机构应对碳数据和碳能力的挑战,盟浪独家研发了智能的碳核算
平台“盟浪碳和通”,在功能设计上,充分满足金融机构对各种类型碳数据,包括碳排放和碳减排数据的需求,服务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气候风险分析等一系列实际需求。同时,盟浪碳和通还具有灵活设定报告周期、智能报告分析等功能,可以动态管理投融资客户的碳排放水平,为金融机构和集团公司的绿色客户认定、绿色供应商准入及减排目标考核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