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候治理最新形势
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四个成果:第一,总排放超过80%的151个国家更新了国家自主贡献。《格拉斯哥协议》要求各国将原定2025年更新NDC提前到2022年,时间更为紧迫。
第二,全球73个国家正式提出碳中和目标。多数国家将碳中和实现时间设定为2050年及以前,排放量占全球总量30%,发展中国家普遍晚于2050年,排放量占全球总量40%。
第三,大会强化1.5度目标政治共识以提高减排承诺。由于发达国家已经承诺2030年减排45%~50%,实质是发达国家将减排压力转嫁给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要求发展中国家设定更高的近中期减排目标。
第四,加速退煤和控制甲烷成为能源领域的焦点。一是首次将煤炭“逐步淘汰”改为“逐步减少”。二是以甲烷为代表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日益受到重视。由美国牵头,英国、欧盟成员国等90多个国家(不包括中国)加入“全球甲烷承诺”,表示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降低至2020年水平的70%。
此次大会决议对中国有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1.5℃温控目标将对我国碳达峰
碳减排造成很强国际压力,未来我国碳达峰峰值和时间将备受国际关注,并持续承受较强压力。
第二,全球退煤格局对我国国内煤电发展带来挑战。如果按照我国2030年12亿千瓦煤电装机计算,仅煤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达40亿吨,这将极大影响碳达峰峰值和后续减排进程。国际社会普遍提出2030、2040年左右煤炭全部退出,届时如果仅有中国等极少数国家保留煤电,将承受极大国际压力。
第三,基于《中美联合宣言》,我国将强化甲烷减排的重要性并出台行动计划。未来中国在甲烷排放测量、控制措施、国家行动计划、信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面将会持续加强,争取2030年前有效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