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春: 碳达峰
碳中和,是我国引领新时代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抓手,既要处理好减碳与发展、减排与安全等的关系,又要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
一是既要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又要以抓铁有痕的劲头积极应对挑战。 实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政治任务,必须根据当地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因素,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避免“运动式”“一刀切”,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只有从实际出发,碳达峰行动方案才有可操作性。宣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必须以行动方案为基础,不能脱离实际“拍胸口”,否则不仅影响我国现代化阶段目标的实现,也将影响我国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二是兼顾近期和长期,以免“攀高峰”增加碳中和目标实现难度。 有人尚未认识到两个目标的紧密联系,想先“攀高峰”再实现碳中和。由于习近平主席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一般辩论上宣布中国3036目标时,国家和地方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到2035年远景目标基本编制完成,其中并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问题,一些地方规划安排了不少的煤炭、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项目。如果这类项目上得太多难免会被高碳“锁定”,那些使用寿命在30-40年的基础设施项目功效也将大打折扣;而且达峰时的
碳排放值如果过高,将增加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难度。[9]因此,应依据党中央的相关部署调整相关规划,做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
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激励和约束制度安排等,提出
碳排放总量目标及达峰路径,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处理好减污降碳与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居民正常生活的关系,以最小成本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并为碳中和目标实现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三是以碳中和为总抓手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近年来,减污降碳得到环境保护系统的重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与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并取得初步效果。然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减污降碳增效等政策措施的协同性依然不够;用能权交易、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交易行为由不同部门实施,重叠交叉;在大气、污水、固废、土壤污染治理实践中,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理念尚未真正落地。因此,要坚持系统观念,将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振兴结合起来,推动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脱碳,加速工业部门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协同,实现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机统一,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新增投资应更多用于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当前投资不仅要产生短期效益,更要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10]
四是既要重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又不能寄予过多期望。 人工
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应当充分认识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短期内有较大的
碳减排潜力,但中长期的减排潜力有限。虽然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的固碳主体,贡献约80%的固碳量,但作为正常循环生物碳的一部分,碳储存并没有永久性。如树木中储存的碳可能因为火灾而释放出来。2019年,我国全口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140亿吨;其中,化石能源排放约为102亿吨碳,森林每年净吸收二氧化碳约12亿吨,约占10%,单纯靠生态系统的
碳汇填补不了碳中和的巨大缺口。因此,必须以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能效提升、生活方式低碳化为重点任务,负碳排放技术只能作为补充,以抵消部分需要发挥保障作用的煤电厂碳排放或远期难以减排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如果过于强调二氧化碳移除技术的应用,就可能导致更多高排放技术在近期的使用,将
碳减排压力后移,从而为气候温升带来更大的不可预见性。
五要避免概念炒作以防范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金融风险。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金融市场热点,出现了概念炒作的问题,为金融安全留下隐患。一是产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政策不协调会带来投资风险。二是金融机构对绿色低碳项目的识别风险;一些项目被包装成绿色项目,出现洗绿、漂绿等情形。三是即使是新兴产业也会产能过剩,如部分
清洁能源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因而存在投资风险。四是随着全国
碳市场的建立,如果金融机构参与
碳市场交易可能出现过度投机行为,影响碳市场平稳运行。防范上述风险,一要统筹安排,协同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产能退出、节能改造、减污降碳,以免重复投资或无效投资;二是完善标准体系,调整产业目录和绿色低碳项目的认定标准,加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防范“绿色泡沫”;三是积极审慎地推进
碳金融市场建设,短期以完善
碳交易制度和机制为主,重点构建碳现货市场,明确合格投资者的准入门槛,尤其是要规范游资进入碳市场,防止
碳交易变成
碳金融炒作。
先立后破、立破并举,在中央的顶层设计已有方向性的安排。“先立后破”,从操作性上可以理解为:其一,由中央层面定方向、立规矩。实际上,这项任务已经由《意见》完成了。其二,定调子、定碳减排的地位。中央相关
会议确定,如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
会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纳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其三,定标准“标尺”。如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处理能耗“双控”考核、淘汰落后与可再生能源新增的关系等。其四,“破”主要是指淘汰,包括煤电厂、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淘汰落后。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均要求煤电厂实现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联动。“先立后破”能使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立得住,不能因为碳达峰碳中和影响我国分阶段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