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合作助力发展中国家减排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没有国际协调与合作,就会出现‘搭便车’的问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建议,应该进一步强化各种双边、多边机制,动员全球资源参与减碳。
但客观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挑战不尽相同。埃及环境部长亚丝明·福阿德表示,国际社会应该承担起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比较大的排放户减排,这也决定了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速度。这些支持包括付出更多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制定国家层面政策、打造更加有益的环境、创造新的就业、进行劳动力技能培训及技术转让等。
此外,针对欧盟提出的碳边境调节税,即对进口的产品征收进口碳税,不少嘉宾也进行了讨论。马骏表示,当前,碳边境调节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对高碳出口密集的国家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这一机制,李波表示,初衷是担心一些国家的碳定价不够高,导致大量的排放碳泄露,也会导致投资的转移。他对碳边境调节税机制表示理解,但认为其制度设计的细节有待完善。“例如,碳边境调节税涉及哪些行业和部门,对出口要不要进行碳税返还,如何对进口产品进行
碳计量以及如何对其他国家的显性以及隐性的碳定价进行扣减等,这些细节的设计面临着挑战。”李波表示。
对于碳边境调节税的具体设置,马骏建议,为了避免碳边境调节税对发展中国家造成负面影响,可把碳边境调节税产生的收入放进一个基金里。该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减碳活动,包括支持新的低碳技术。这样既让碳边境调节税机制能够发挥作用,又解决了可能导致的发展中国家收入和分配恶化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