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1+N”政策体系?
近期浏览各类有关碳达峰
碳中和资讯,“1+N”出现频率较高,简单解释:
“1+N”是指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体系。
1--顶层设计指导意见,在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
N--各行业、各领域分别的政策措施,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能源保障、
碳汇能力、财政金融
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
二、工作原则:
2.1 总体部署、分类施策——我国划分五大区域,中东部地区人口最多,在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性情况下,五大地区碳达峰时间和节奏上也会出现较大差异性,因此强调总体部署、分类施策,避免区域和行业之间的矛盾。
2.2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重视政策的系统性与协同性,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如能源领域、交通领域、工业领域等,以及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节能增效技术、氢产业链技术等重点技术突破环节。
2.3 双轮驱动、两手发力——主要涉及到制度改革,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包括低碳领域立法、政策体系、电力体系改革、
碳交易市场体系等,从而带来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新增需求等方面的变化。
2.4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充分考虑我国能源结构禀赋,要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充分防范风险,稳健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三、目标:
2025年单位GDP能耗:0.49吨标准煤/万元
2030年单位GDP能耗:0.35吨标准煤/万元
光伏2030年是2020年的2.5倍以上
风电2030年是2020年的2.5倍以上
四、碳达峰十大行动
A、2030年底常规水电累计装机预计达4.2亿千瓦,抽水蓄能累计装机预计达到1.2亿千瓦。“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水电新增装机在4千万千瓦水平,水电由于资源禀赋问题,后续并无明显增长,抽水蓄能建设会加速,成为后续的看点。
B、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达到1200GW(2020年底535GW)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年均达到80GW以上,25-30年年均新增装机125GW以上。十四五期间国内风电有望持续超预期。
C、抽水蓄能2030年底装机达到1.2亿千万(2020年底装机0.3亿千万)。(中国电建、粤水电、东方电气、浙富控股、国电南瑞等)。
D、电化学储能 保底要求 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在国家大力推动储能发展以及电池材料成本加速下降的背景下,乐观预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可达124GW。
E、储能产业链 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将有效调节市场电价,促进以
清洁能源为主的电力价格保障和消纳,同时,保障储能的收益率模型稳定,加快促进储能的大规模应用。
2.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基于节约优先理念,推动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可关注重点领域节能改造、能耗监测技术、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升级等方向。
3. 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A、工业领域碳达峰需依托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工业电气化加速,有望推动
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氢冶金等低碳新工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等。
关注下游属于新兴行业,但中上游扩产难度较大的环节,如动力电池上游的负极石墨化、PVDF产业链、六氟磷酸锂、磷化工、湿法隔膜等环节、光伏上游的工业硅、EVA树脂及其上游等;
B、新政策环境下,能耗较高的负极和铁锂正极等产能难以扩大。新的节能工艺如一体化工艺、负极连续石墨化工艺,均能大幅降低能耗强度。未来在能耗指标申请上将展现出显著优势;
C、2021年出现的限电问题将有效促使高耗能行业如有色、化工等领域的头部公司加快建设光伏自备电厂,此类项目对经济性的要求会有所降低,保障电力供应以及绿电的使用比例是主要目的。
4. 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加速提升,“光储直柔”建筑推广。
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
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5.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A、2030年当年新增交通工具中新能源占比达到40%
交通领域电动化速度可能远超政策规划,尤其在2C消费领域,当年新增有可能在25年左右达到40%;
B、充电桩、加氢站、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多。
C、交通电动化,道路侧智能化、节能化改造、公用充电桩建设、电网配套和加氢站等。类似于ETC的普及,未来新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投资机会具备强爆发性。
6.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A、到2030年,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B、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
C、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达到5.1亿吨。
D、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
7.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聚焦新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动力电池、
CCUS等技术领域,加快先进核电、可控核聚变等前沿技术发展。新能源领域关注光伏高效电池、钠离子电池、储能新技术、绿氢、新型电力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应用。2050年氢能发展将具有6吉吨二氧化
碳减排潜力,交通部门约3.2吉吨。氢能产业链将是未来几年的主旋律,“制储输用”等环节的关键设备国产化是投资的重点领域。
8.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到203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
9.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A、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C、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D、强化领导干部培训
10. 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建设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
试点建设,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
试点城市和园区给予支持,关注试点城市相关产业链。有两点需要关注:
A、有序推动高耗能行业向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中西部将成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及逐步完成高耗能行业的产业转移,新能源产业链未来几年有望在中西部形成产业集群,当地具备资源属性和生产规模优势的企业将持续受益;
B、避免“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对于新兴行业的限电限产有望加快好转。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