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我国能源的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碳交易网2022-03-09 16:2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
 
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向国际社会承诺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双碳”战略提出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制定顶层设计方案,各地区、行业企业均制定相关方案,“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去年一些地方和行业采取“运动式减碳”的方案,一刀切控制能源消费,严控新增煤炭产能,结果造成煤炭供应不足、煤炭价格飙升、火电企业亏损、多地拉闸限电、工业企业停产限产等,这给经济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
 
事实上,在落实双碳战略过程中,中央不断提醒纠偏、纠错。去年5月27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要尊重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工作节奏。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我们能源的基本国情是富煤贫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确保能源安全是落实双碳战略的一个基本前提,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不能因为要实现双碳目标就一味地去煤化,导致我们高度依赖进口油气才能满足能源基本需求。目前,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制造业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国际环境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我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必须立足国内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正在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不是减生产力,而是要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的意识,但也不能搞“一刀切”;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把握好降碳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持续发力;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
 
为了避免双碳工作脱离实际、急于求成,需要在考核等方面做好安排,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逐步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同时,鼓励终端用能领域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必须在统一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立足国情,稳中求进,实事求是地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