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
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在谈到碳达峰
碳中和时,他指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这样的谆谆叮嘱,直指去年推进“双碳”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行业、企业“抢戏”“加戏”,提出的目标超越发展阶段;又如,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还有,一些金融机构骤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甚至,个别地方为了减少大气
碳排放、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将村民家的锅灶也贴上了“封条”。
这些把“好经”念歪了的做法,都是今后要坚决杜绝的。吃一堑,得长一智。一方面,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短期内指望风电、光伏等
新能源“挑大梁”不现实,因而煤炭的“压舱石”地位很难改变。目前,国内煤炭和电力供应保障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国际市场上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
价格高位波动。我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立足国内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对于稳经济、保民生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各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减排潜力存在差异,“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施行,离不开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更不是要“折腾”老百姓。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不能将“碳”从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剥离。
进一步说,大到改革发展,小到民生琐事,都不可能是简单的从“甲”或“乙”中二选一,而应是科学有效的政策问题、审时度势的导向问题、落地有声的执行问题。走“双碳”之路,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好事要办好,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按照全国布局来统筹考虑,先立后破,科学有序推进。
应当看到,去年以来,从《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从政策落实看,去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
碳市场开张;从政策效果讲,截至2021年底,我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煤电11.1亿千瓦,这是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
成绩不俗,困难不小。“精准扶贫”,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双碳’目标是全国来看的,哪里减,哪里清零,哪里还能保留,甚至哪里要作为保能源的措施还要增加”,也同样离不开“精准”二字。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