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具体包括提升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文办设备等再制造水平,推动工业机器人(10.410, 0.01, 0.10%)等新兴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推广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等。
再制造就是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通过产业化生产,对废旧产品进行修复、改造,使其质量、性能达到或超过新产品。再制造与制造新产品相比,一般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可降低80%以上,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再制造产业有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企业降成本、减排放、增效益。特别是在我国资源能源需求仍在刚性增长、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总体依然不高的情况下,高质量发展再制造产业,对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进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较快,目前已有7个国家级再制造
试点示范基地(园区),约70多家企业的1万多种产品型号进入《再制造产品目录》。总体来说,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当前,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制约,如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完善。再如,有些再制造产品涉及原型新品知识产权的问题,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决。另外,再制造行业尚未建立高效的废旧产品回收系统,企业生产原料没有保障,产业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可度、接受度还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生产、研发的积极性等。
我国“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提出,壮大再制造产业规模,培育一批再制造领军企业,实现再制造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作为绿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再制造产业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建议有关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相关支持政策加以统筹安排,考虑在国家层面制定出台再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与标准体系,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创新再制造技术,大力向全社会推介再制造产业,引导再制造行业走上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康庄大道。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