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倒U形变革解读
碳中和,是我的观察视角和研究工具。目的是超越传统的环境倒U形曲线(主要涉及污染排放),引入可持续性科学的看法,从温度与排放、环境与发展、科技革命、全球治理的四个角度,用PSR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1)从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看倒U形。从PSR模型看问题,温度和浓度是被解释的状态变量,排放是提供解释的原因变量。倒U形曲线直接研究的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要保证浓度上升不要超过1850年280ppm的50%即420ppm。研究对象狭义是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广义是包括所有七种温室气体。排放倒U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750年以来特别是1850年以来的碳增长,本世纪初20年的碳达峰(希望2020年是世界的峰值),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的碳中和。其中碳中和不是严格的排放零增长,而是剩余的10-20%排放可以被对冲。要区别两种误区,一是把碳中和理解为绝对的零排放,二是把碳中和理解为高排放高中和。
2)从环境与发展的视角看倒U形。传统的发展是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同步增长,原因是燃烧化石燃料和排放温室气体。双碳的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的脱钩,要防止两种误区,一种是认为减少排放就要降低发展,另一种是搞经济就要碳冲锋,然后才能降下来。好的发展是在温室气体可控的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福祉增长。中国控制人均
碳排放和碳总量,不是要控制人均用电和总电力增长。如果使用的是可再生能源和绿电,是不需要控制的。中国的人均用电量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人均水平,2060年要总量翻一番达到17万亿千瓦时,人均达到1万千瓦时。这是气候变化的甜甜圈经济学,发达国家保持发展水平但是要大幅度减少碳,中国要用较少的碳增长大幅度提高发展水平。
3)从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的视角看倒U形。1750年以来的四次工业革命及其科技创新都是增加碳排放,碳中和革命是要减少碳排放直至碳中和,因此是一场逆反以往所有工业革命及其技术的大变革,科技创新的成败是控制温度上升不要超过工业革命开始时的水平。碳中和的科技创新有三种,包括
节能减排的降碳技术,能源替代的负碳技术,把温室气体储存特别是转化利用成为三次能源的负碳技术。虽然转化的技术现在需要有成本,但是我们正处在学习曲线的起点上,随着对温室气体的政策控制加大,传统高碳技术的成本会越高,越早行动的收益就会增长。
4)从全球治理的视角看倒U形。现在的全球气候治理,加和结果只能把温度上升控制在2.7度的水平,离开1.5度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各个国家在气候变化治理中的影响和收益有不同,最主要的是三类国家,即发达大国是历史上的排放大户,发展中大国是当下的排放大户,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是排放小户但是损失大户,因此在联合国中的要求有不同。中国需要抓住当下的十年实现
绿色现代化,在世界双碳发展中占据话语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