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个环节的改良或者革新并不能完全实现“双碳”目标,我们需要从一个行业甚至多个行业综合衡量,考虑多条腿走路,多个技术、多个环节协同进行,最终才能抵达目标。
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给各行各业低
碳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30年,水泥、混凝土行业为国家基础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未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低碳胶凝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必然选择。
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湖南大学教授史才军表示,低碳胶凝材料发展要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多条腿走路,多个技术、多个环节同时同步进行。
欧美国家早在2000年时就开始进行
碳足迹计算,收集和统筹在我国特定国情下的运输、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相应的能耗和
碳排放信息,对于我国水泥、混凝土等行业
碳足迹的准确计算非常重要且意义重大。
“单位体积或者单个重量的混凝土碳排放量或者碳足迹相对来说极低,但不能因其算起来碳排放量很低就判断它是一种完全低碳材料。”史才军认为,所谓低碳材料应该是在对比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如所用工艺与常规的工艺过程相比,或所用特定材料建成的建筑物与用传统材料建造的建筑物相比。“相同单位面积下,采用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来计算整个碳足迹,采用对比方法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水泥工业是我国工业全面实现碳减排的关键产业,对我国实现
碳中和目标影响重大。作为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的胶凝材料,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约9%,是制造业中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开发一些碳足迹更低的胶凝材料是行业努力的方向。
“碱激发胶凝材料有诸多优点,特别是耐硫酸盐腐蚀、耐地下水腐蚀性能较好。我国西南地区的地下水腐蚀情况异常严重,目前这一地区高铁隧道、地铁、地下桩可能都面临上述问题。该材料还比较适合西北地区盐碱地,几年前青海大学几位院长作过报告,发现青海很多常规水泥混凝土建筑三五年之后就遭受严重腐蚀。”史才军认为,“碱激发胶凝材料非常适宜在地下水腐蚀、盐碱地腐蚀和海洋环境中应用。技术方面虽存在一些问题,且生产成本较高,但其工程使用寿命可以延长几倍,长期来看,是非常合适的材料。”
“另外就是如何把二氧化碳利用起来达到养护混凝土的目的。”对此,史才军介绍,如果把烧制水泥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再碳化形成碳酸钙,如此往复循环,实际也能消耗大量二氧化碳。“在实现过程中,有人质疑用二氧化碳养护混凝土消耗二氧化碳的量是很小的,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我就开始做二氧化碳利用方向的研究工作,可能这是现阶段真正可以实现推广的一项二氧化碳利用技术。”
此外,还要考虑钢渣的应用。史才军介绍,虽然目前钢渣因为粉磨能耗和安定性及活性较低,使用起来较麻烦,但如果用二氧化碳碳化技术直接变成碳化制品、变成辅助性胶凝材料,也能够达到最优利用的效果。
史才军表示,某一个环节的改良或者革新并不能完全实现“双碳”目标,我们需要从一个行业甚至多个行业综合衡量,考虑多条腿走路,多个技术、多个环节协同进行,最终才能抵达目标。虽然现阶段在建材行业没有一种胶凝材料能完全取代硅酸盐水泥,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根据不同环境和需求采用或者制备不同特性的低碳胶凝材料,对行业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