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22-01-29 17:08

(一)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绿色低碳转型
 
 
 
1.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碳达峰阶段,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2030年太阳能发电和风电装机达到7600万千瓦,地热能利用面积达到8000万平方米,生物质发电装机100万千瓦。
 
 
 
碳减排阶段,继续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地热能、氢能、核能,2050年太阳能发电和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利用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以上,生物质发电装机达350万千瓦左右,氢能使用量达1500万吨以上,2035年核电基本开发完毕,装机达500万千瓦。
 
 
 
碳中和阶段,继续扩大地热能、氢能使用,2060年地热能利用面积达12亿平方米以上,氢能使用量2000万吨以上,生物质发电装机达400万千瓦以上,继续开发太阳能和风能,核电基本维持不变。
 
 
 
2.积极开发和利用天然气
 
 
 
碳达峰阶段,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2025年、2030年产量分别达到25亿立方米、60亿立方米,煤矿瓦斯利用量分别达到19亿立方米、25亿立方米。力争2025年天然气消费占比6%左右,2030年气电装机达200万千瓦以上。
 
 
 
碳减排阶段,非常规天然气成为我省重要能源组成部分,2035年、2050年产量分别达到96亿立方米、240亿立方米以上,煤矿瓦斯利用量分别达到24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力争2050年天然气消费占比13.5%以上,气电装机达2000万千瓦以上。
 
 
 
碳中和阶段,非常规天然气逐步减量,2060年利用量250亿立方米左右,天然气消费占比12%左右,气电装机维持2000万千瓦以上。
 
 
 
3.全力推进煤电行业存量减碳、增量低碳
 
 
 
推进现役煤电机组综合节能及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对省内现役30万千瓦级、60万千瓦级机组实施综合节能改造,鼓励现役亚临界机组开展升参数改造。优先建设大容量、高参数、超低排放燃煤机组。
 
 
 
4.加速煤炭绿色开采及清洁高效利用
 
 
 
推广煤炭绿色开采技术,推进“绿色矿山”示范试点建设。稳步推进现代清洁煤化工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型煤炭深加工与其它产业间的耦合发展,研究并推动煤炭的微矿分离技术试点示范,推动煤炭低碳化利用。
 
 
 
(二)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1.加快电网数字化建设
 
 
 
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将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打通源网荷储各个环节信息,发电侧实现“全面可观、精确可测、高度可控”,电网侧形成云边融合的调控体系,用电侧有效聚合海量可调资源支撑实时动态响应,储能充分发挥灵活性调节资源主体作用。
 
 
 
2.保障新能源充分消纳
 
 
 
加快推动源网荷侧电化学储能技术应用,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形成常规纯抽蓄、混合式抽蓄和中小型抽蓄多元发展的抽水蓄能开发格局;建立健全清洁能源消纳机制,服务新能源快速发展。
 
 
 
3.加快构建坚强主网架和灵活配网
 
 
 
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强化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送出通道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西电东送可持续发展,提高存量通道清洁能源消纳占比。推进城市电网升级,打造灵活可靠的配电网,实现分布式新能源高效就地消纳。
 
 
 
(三)加快构建清洁节约能源消费体系
 
 
 
1.加快工业、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步伐
 
 
 
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广泛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加快推进电能替代步伐。推进工业用能清洁化转型;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推进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用能电气化水平。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积极协调电厂与城市(园区)冷、热、电、气、水五联供,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补齐和延伸产业链。
 
 
 
3.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
 
 
 
实施节能降碳工程,推进先进节能绿色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实施重点园区节能降碳工程,推动重点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加快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探索打造零碳低碳园区试点,如茅台酒产业园区零碳试点等。
 
 
 
(四)大力实施技术产业创新布局
 
 
 
1.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加强煤炭绿色高效安全开采、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技研发。积极研究煤电机组减碳、固碳技术,适时开展碳捕集试点工作,创新研究碳交易技术支持系统。
 
 
 
2.培育绿色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建设零碳公共交通示范区,打造“零排放”红色旅游线。努力构建多层次绿色出行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消费与出行升级。
 
 
 
3.积极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
 
 
 
积极研发和推广CCUS、BECCS、直接空气捕集等技术,探索废弃煤矿巷道资源封存等技术;开发碳利用新领域,逐步构建聚碳、用碳产业体系。
 
 
 
(五)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
 
 
 
1.落实相关制度促进省内主体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
 
 
 
开展重点控排企业碳交易能力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我省融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持续完善低碳消费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建立居民低碳消费标准体系,广泛开展居民消费领域碳积分体系建设,择机打通个人交易与企业碳交易的链接渠道。
 
 
 
2.加强碳交易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碳排放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人才队伍,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技术支撑,为我省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争取主动权。
 
 
 
(六)大力提升碳汇能力
 
 
 
1.巩固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碳汇
 
 
 
加快建设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武陵山四大山脉生态廊道,实施乌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示范工程,筑牢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稳步提升农田草原湿地碳汇
 
 
 
开展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合理保护喀斯特地形地貌,加快岩溶碳汇开发利用。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河湖和湿地保护修复,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体系。
 
 
 
(七)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1.倾力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
 
 
 
加快制定出台绿色项目评价标准,精心谋划一批绿色重大项目。依托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绿色金融主题论坛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权威专业论坛,科学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2.大力优化绿色金融营商环境
 
 
 
切实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和质量,增强绿色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发展动能;开辟绿色通道服务绿色金融发展;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金融机构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联动机制;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引导撬动作用。
 
 
 
(八)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1.研究建立能源领域新型调度系统
 
 
 
建立电力、煤炭、油气等能源大数据中心;探索多种能源联合调度机制,推行“低碳”调度思维;依托“能源云”平台,构建能源领域综合性新型调度系统,全能源领域综合调度促进“双碳”目标。
 
 
 
2.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机制
 
 
 
稳步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竞争性环节价格;严格政府定价成本监审,推进科学合理定价。推动形成跨省跨区送电价格。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行居民阶梯电价、阶梯气价制度。强化能源市场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3.探索研究碳汇政策
 
 
 
加快林业碳汇项目纳入碳市场进度,推进林业碳汇项目纳入全国碳市场进度,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鼓励控排企业优先使用碳汇减排项目,放宽对碳汇减排项目的抵消设置,实现碳汇的跨区交易。探索更多碳汇消纳模式,激活市场流动性。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