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解码“双碳”实现路径,这些院士有话说

文章来源:中国财富网碳交易网2022-01-25 13:23

2021年,中央连续印发“双碳”行动方案和战略规划,为全面、准确、长远推进碳中和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从技术角度如何推动“双碳”目标落地?金融业怎样支持绿色转型?在目前的转型之路上,还存在哪些阻碍?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原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石定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侯立安,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秘书长王羽,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事长王广宇共聚首届碳中和绿色生产力论坛,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双碳”目标倒逼产业结构调整
杜祥琬开宗明义,“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一方面,将引领我国有步骤地实施低碳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减降碳协同增效,使生态环境的改善由量变走向质变,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将倒逼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抑制发展“双高”产业的冲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进步,拉动巨量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高碳不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虽然美国走了高碳的路子,但欧洲是以相对低碳走向同样的现代化,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可以借鉴和参考,通过认识碳达峰的规律性,进一步走向碳中和。此外,就我国的能源储备看,虽然化石能源领域存在‘富煤、缺油、少气’的问题,但非化石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资源丰厚,毫无疑问将为低碳转型提供重要基础。”杜祥琬强调。
王羽认为,我国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调整生产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任务艰巨,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战略型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形成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做好“双碳”工作、加强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强我国的经济转型,加快促进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的形成,显著提升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效益。
技术攻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如何以实实在在的技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侯立安围绕低碳水处理的相关问题做出解答。
他表示,当前污水处理厂被认为是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来源。有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57%,基于此开发高效绿色的水处理工艺迫在眉睫。其中,绿色低碳膜分离技术或成为支撑水处理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招。
“基膜材料是当前膜技术发展的核心,分离技术也被认为是高效低能耗的水处理技术。因此,要一方面开发石墨烯等用料少、透过性好、耐污染型强的新型水处理材料;另一方面,开发节能降碳的新膜动力与节能装置,减少碳排放。”侯立安说。
王羽强调,“技术攻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首先,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等技术的发展;其次,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再次,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最后,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恢复并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王广宇认为,金融业支持绿色转型,需要从零碳金融生态体系发力,具体包含绿色金融、碳金融和转型金融三个维度。其中,绿色金融在近20年中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代表,碳金融也不断拓展;唯有转型金融仍是一片空白,在传统金融领域里金融的观念、资金的动员、投融资的技术、专业支持等问题都较为突出。
“转型金融本身就是为了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和绿色可持续、安全高效的产业体系所做出的主体性金融市场行为调整。与绿色金融相比,应对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范围更广,要求更高,同时也将带动更多的创新型零碳技术发展,因此对降低绿色溢价(零碳排放的能源成本减掉传统能源成本)来说举足轻重。”王广宇解释。
绿色转型之路上依旧挑战众多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虽然各行业都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好了准备,但不得不承认,当前在转型之路上依旧留有不少困难和挑战。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一般用了45年,长的70年,而中国仅预留了30年。所以,在碳达峰之后只有更有力度地减排才能实现碳中和,这显然不是件易事。”杜祥琬认为,总体来看,目前的“双碳”转型中就存在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对高碳发展路径依赖惯性较大的四方面问题。
在他看来,碳达峰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所实现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导致碳强度逐步降低所实现的达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而是要瞄准碳中和的达峰。碳中和则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是开创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是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步的、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深刻进步的里程碑。因此,在实现碳达峰的过程中,务必要尽力做好实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
石定寰指出,此前中央在指导文件里对今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曾提出八个要素,包括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但其中的很多要素在实践中尚未形成系统方案和实现路径。“以绿色投资为例,目前还没有成为我国投资的主导方向,很多该有的制度、政策、平台都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与‘绿色’要求差距甚广。”
此外,石定寰进一步表示,当前绿色设计被提到重要高度、放在关键位置,要求日后需要把各种绿色技术综合运用进设计对象中,并集成创新成果。不过,以他目前的调研结果看,尤其在建筑设计领域,新能源材料的使用还远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建筑设计理念也并未与绿色设计深入融合,因此,未来以绿色设计理念引领绿色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